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史类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论儒家文化中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意义

浏览193次 时间:2017年3月10日 14:02

/叶函

摘要:现阶段,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科技也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开放化程度的加深推动

生态文明的出现。对于我国儒家文化来说,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仁”,并以这个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以及

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对象,追求“天人合一”。也正是这种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生态文明思想

儒家文化是一门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非常

丰富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现阶段,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对儒家文化中

以“仁”、“德”思想为中心的生态智慧加以继承并运用,积极探

索可持续的对大自然的索取与利用方式,以此来实现对生态

环境的永续利用,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一)儒家文化的生态伦理思想

从根本上来讲,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的最大

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儒家“天人归一”的生态

伦理理念,想要表达的是个体思维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正是

在这两大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才有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然环

境与人类发展的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

展的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传统儒家文化

中的“天人合一”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主要是因为作为

一个传统而又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又与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

护密切统一,其具有的生态伦理价值有利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

效合作,实现自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失衡不但体现在人

与自然之间,更表现在人与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所说

的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表

层现象,而是指人类正在面对的一系列生存危机。这些危机都是

我们对地球无节制物计划开采,耗费所造的。

从儒学的度来,人类对生态环境应该怀敬畏

对此,孔夫子三畏之说,“天命,大人,畏圣人之”。其本

是说,我们应对生命,对自然,对怀有基本的敬畏尊敬

,要重生命本的多性与自的发展规律。大自然中存在

着不同种类的生命,其态以他调的不,我们应

该尊重生物物的多性,重生物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谦卑

兼容认识观,在护自时,也爱护其它生命体,做到“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要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其生命

式。共同建造一个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存环境。

)儒家文化的生态责任担

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精深, 它不仅包丰富的生态

伦理思想,也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文化。从某种意

上来说, 传统儒家生态环保伦理观念与现代化生态环保学

统一,促进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作的有效进,对于和

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来讲,具有十分积极的义。根传统

儒家观念中“个人族—国家天下”的认识逻辑,“个人”

是其所有认识发点,于其他几个重点内容的中心位置

儒家思想为个体通过身修养提高,以实现家,国最

后平天下的战略目标,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担负

自己的职责

作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的来必须要从

化生态保护的需求出发,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面性、系统

性进行深入其与现代化生态环保理念意识合,使

引导我国生态建设作的有效发展。为进一生态

环境保护度, 为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

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促进家国国家发展,切实满足广

大人民群众要。

二、生态文明下儒家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一)“仁”

单来说, 传统儒家文化最基本的一个思想中心就是

“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又作为一种包内容极为广泛

的道德品质而存在,中心思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怜惜、体

互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基础上“仁”已经成

整个人类社会以继续发展向前的重要动力

在古书《庸》写到,人亲亲为大。”对作为个

体,于社会的人的存在结构与生存原则作了简明,清楚

的论。以“仁”为心的儒家思想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

儒家哲学与学的大体构框架

TAG: 生态 哲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