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民歌演唱审美的多元化与发展前景分析

浏览149次 时间:2022年4月07日 09:40
(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江西,南昌 330008)
摘 要: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由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而决定。本文从增强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和多样化地方方言的作用,结合曲艺、戏曲和民歌等音乐元素,同时融合就行音乐元素、借鉴美声的科学发声原理等多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中国民歌;演唱风格:多元化;探析
一、民歌演唱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1. 学院派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各大音乐学院所培养出来的专业民族声乐人才我们称之为学院派。学院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目前来说,他是我国在民族声乐实践中最为科学新兴的一种唱法。这一学派受中国民族自身独特的民族语言和审美喜欢影响,所以学院派的整体风格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气息。在学院派的发展中,将中国传统的咬字和共鸣技巧结合,并且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发声技巧,从而形成了新型的唱法。在学院派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影响让它在唱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上仍然保存了我国一些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学院派也在朝着新的方向而发展,民族、科学和时代性的美学特征也在逐渐形成,并且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喜欢的艺术表演方法。
2. 借鉴地方戏曲唱法。
将民族唱法和戏曲融合的歌手演艺艺术的特色称为借鉴地方戏曲唱法。戏曲演唱艺术中国传统综合演唱艺术,它将音乐、文艺、舞蹈等等多种的艺术形式相互结合,戏曲的历史比较悠久,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后世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声腔系统的不同决定了地方戏曲的演唱方法,这种新式唱法的形成借鉴了戏曲艺术的传统精髓,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的传统的戏曲唱法才会茁壮成长。
3. 原生态唱法。
民族民间唱法就是原生态唱法,这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专门的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演唱者可能会在农作之时和同伴唱着山歌,所以这种艺术形式与大自然非常的协调。原生态唱法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唱歌方式,演唱出来的声音会充满自然与古朴的气息,各个民族的人民在生活中创造了这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所以,这种艺术形式是这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增强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
民族声乐理论的构建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专家、民间资深艺人、各音乐类学校的民族声乐专业教室所共同参与和造成的课题,这说明了民族声乐理论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我国民族声乐理论的构建,一是要体现时代意义的新的观念和价值观;二是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特别是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以此构建具有我国声乐学科特色的声乐美学、声乐语言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学、声乐形态学、声乐社会学、比较声乐学等学科体系。”我国民族声乐理论的构建应当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由地方文艺团体、文化馆相结合,共同来完成。
我国应该加强民族声乐科学性的研究,原生态演唱中合理科学的东西和中国传统戏曲,比如京剧中“头声”是指头腔假声,出自原生态歌手的“高腔”也是值得研究的。专业的声乐艺术研究学者应该整理形成文字和谱子的记录,编写成专门的教材,在研究中重视创新与继承的统一性。声乐演唱者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演唱技巧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才是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若想直接推动民族声乐的建设与发展,并且为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提供教学依据、理论支持,专家和学者应该围绕民族声乐演唱的腔体、发声和共鸣等学术性问题进行探讨,对不同类型作品、练声曲的选择、实践教学和基本教学要求等进行系统性的深入探讨,从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对民族声乐教学归纳整理,形成规律性的成果从而编写成教材。
最后一点,我们应该以学校为载体,有民族声乐专业方向的学校应该开设民族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等音乐理论上的知识。把《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器乐演奏》、《中国音乐史》、《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等课程归纳到必修课中,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思维,将中国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立起来。把《民族曲式研究》、《中国传统乐理》等课程作为必修课,让学生在在语境和语法中理解和表现出民族音乐文化。开设《说唱艺术》、《戏曲》、《民歌》等课程赏析和授课,还可以根据和地域不同的资源文化将《民歌》作为必修课程,例如青海学校必修“花儿”,江西的学校必修“客家民歌”,内蒙古的学校必修“蒙古族长短调”等,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歌资源使学生灵活掌握。
三、演唱内容、方式的丰富多元化
1. 汲取戏曲、曲艺说唱及其表演的丰富养料。
我国有五六个民族,其中不同民族的戏曲种类繁多并且各不相同。根据统计,我国的戏曲种类一共有三百六十多种,像我们的国粹“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昆曲”、“闽剧”、“泸剧”、“湖南花鼓戏”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戏曲曲种。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说唱类戏曲,例如:“东北二人转”、“山东琴书”、“四川清音”、“河嚣大鼓”、“陕北道情”、“京韵大鼓”、“河北梆子”、“苏州评弹”、“河南坠子”等,这些都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唱歌技法、发音部位、演唱风格的作用方面得到了进步,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戏曲本身就是一个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在吸收、借鉴表演艺术的同时,让戏曲演员更好的在表演中与歌曲形成一个完整、协调并且统一的表演体系,这些形体上的表演与演员的演唱相互补充、紧密结合,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标准。因此,我国戏曲艺术除了玩注重对声、情、字的训练和强化之外,还要借鉴戏曲艺术对形体和表演的训练。
2. 汲取各地民歌的丰富养料。
中国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绵长,在漫长的发展史上孕育出来许多独特的声乐艺术,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歌宝藏。
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是周代《诗经》中的《国风》。后来走了汉魏六朝的“南北朝民歌”和“乐府民歌”,是,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从古至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发展都具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根据地域、语言、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和文化背景来分辨,从而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代表曲目和唱法。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为汉族,汉族遍布在我国的每一个城市,民歌的覆盖面积也是最为广阔。如宁夏甘肃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赣南的“客家民歌”等等。北方的民歌相对高亢,南方的民歌则是婉转柔顺,大家所熟悉的代表作品有《茉莉花》、《绣荷包》、《赶牲灵》、《龙船调》等。近年来作曲家们以民间歌曲为素材,对他们进行改编,同样创造了许多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孟姜女》、《兰花花》等,这些作品被赋予时代感,并且民族性十足,经过改编后的音域更加宽阔,难过也会变大,更加可以提现歌手的演唱实力。
四、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和借鉴美声唱法
经过不断的学习、融合与借鉴,中国民族声乐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表演体系。在借鉴意大利美声的发声方法之后,不仅扩展了演唱者的音域,还使演唱者声音的通畅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音色也柔和了许多,在挑战高难度的作品上,自身能力有所提高。《炫境》、《春天的芭蕾》、《玛依拉变奏曲》、《青春舞曲》等都是出现在民族声乐的高难度花腔女高音作品。
五、总结
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应该适当的借鉴美声、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并且继承中国传统的曲艺、民歌、戏曲的精华部分,把握作品的风格,注重演唱风格多元化展开和“韵味”表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被重视起来,同时我国传统文化的成果以民歌的演唱艺术形式被表现出来,所以,我国民歌艺术形式发展的多样化也要重视起来,如此一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才会有所提升,同时民歌演唱艺术形式的发展还会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民歌艺术的多样性发展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3] 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 [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何欢(1987), 女,江西省南昌市,本科,歌唱演员,研究方向:演唱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