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贤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本文从如何激发小学生兴趣、培养观察力、丰富学生想象力及养成良好作文习惯四方面谈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作文 教学
新课标下的作文观既是近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推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本文结合新课标提出一些看法,谈一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指导经验。
一、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学习中历来倍受关注。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文指导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一)以乐激趣。作文教学中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把作文学习变成一种没有精神负担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文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表达的欲望、表现的需要,是为了自我感情的抒发,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写的乐趣。
(二)以美激趣。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作文的最好的范例,它融合着语言美、形象美、人物美、生活美等等方面。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美,也是激发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之一。
(三)以情激趣。名篇佳作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真情。引导学生深入地去体会,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惯于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作文的持久兴趣。
二、指导小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即从视觉上摄取信息。与一般的知觉相比,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高级知觉形式。它具有更强的能动性。观察是人们摄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有吸收才能有输出,指导小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开始,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甚至 可以说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开始。观察是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观察是向外的,是对外部世界事物、现象的摄入。理解、体验、感悟都是向内的,它是以摄入的材料为基础的更深的感受。没有观察所得的材料,理解、体验、感悟都无从谈起。观察也是想象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直接观察,即对 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自然界的景致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力求获得细微而深刻的感受,形成对于事物独特的印象。二是间接观察,即主要指通过阅读,获得事物的印象,同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读书也就是观察生活,认识社会。”;进而书中的内容本身,也是关于如何观察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其角度、方法、意义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为我所用。
三、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在人的智力中不可或缺。想象是智慧之光, 创造之泉。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在作文中,它使得主体能够把观察所得的事物,同其他的生活印象加以联系,同原有的经验相照应,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事物。想象是一切的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作文更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写作能 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与作文活动的实践过程紧密相联。而对处在智力发展高峰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潜质。
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两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方面是自觉的训练习惯。自觉的训练就是自动的、不必靠老师催促完成的作文训练。自觉的训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要惯于写观察笔记。学好作文必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但光观察是不够的,要有所获,还必须写观察笔记,及时地记录下来,以备写作文时选用。二要作读 书笔记,力求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可以有多种形式:提要式、摘录式、心得式等,可以交叉使用。三要勤奋练笔。如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自拟题目训练, 尝试征文、投稿等。这些都是实践方面的习惯。
另一方面是自觉培养相关能力的习惯。作文的相关能力可以说涵盖了所有的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重点有以下几种:一是要养成使用工具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是终身受受益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作文的目的之一,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增加词汇的积累, 理解新词的意思,都要借助于字典、词典。要掌握某 类相关的确切数据,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就得学会查阅文章、书报,乃至网络中的相关信息、。广泛的资料积累,才能有充实的作文内容。二是要养成勤于观察的好 习惯。观察的重要性,如前所述,它是作文写作的基本功。三是要养成广读博览的阅读习惯。阅读是间接经验的是主要获得方式,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做到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古今中外,名篇巨著,多多益善。四是要养成精心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认真修改的习惯也是对文字、对思想负责的体现。作文中必须养成精心修改的好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语
参考文献: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