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求知
摘要: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而东秦的3+1的教学模式正式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调查显示,3+1的教学模式培育出了学生许多的良好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 3+1教学模式 学生人文精神的优长
一、人文精神的涵义
教育家说:一所好的大学,连墙壁都会说话。会说话的墙壁,是长期以来人文精神培育的物化结果,而东秦的3+1的教学模式正式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培育出许多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所以大学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更重要,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尊严,塑造学生的人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1]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二、3+1的教学模式的涵义: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增强能力、因材施教、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制定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仅把本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教给学生,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程尽量少开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将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都安排在前3学年,第4学年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毕业实习,论文设计、主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瞪。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一专多用”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立和巩固“产学研”联合体,成功地惊醒了“产学研”联合体培育人才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每年都安排学生到一些单位去惊醒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瞪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3+1教学模式的意义:
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小学期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提早进入课题的研究,提早跟老师进入实验室,反复的去实践,再回来再学习,再拿到实践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修正课题的研究,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就业实习的能力,改进论文的水平,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所以,3+1教学模式和人文精神是相吻合的,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培育出东大的人文精神,通过两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调查,调查涵盖所有专业的学生,约3千学生人数具有普遍性。本论文是两年来对全校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调查报告的理性思考。
四、“3+1”模式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美国大学率先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写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宣言》指出:“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鲜艳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模式。”
树立以大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首先,必须确定以人才培养为本的观念。以人才培养为本,就是学生的成长、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学校的办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次。确定本科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学要从以专业为本转向以大学生为本,着重考虑大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课程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所在,因材施教,在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学科学的实践能力;再次,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学习的选择权,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是也个人最好的老师,每一位大学本科老师能够改学会不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开展个性化创新课程,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要启迪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学校的“3+1”教学模式正式具体的落实了这种理念,并在实践中具体的运用,所以,“3+1”教学模式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实现创造性,多面性人才的培养在“3+1”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符合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相当有益。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吴勇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年02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