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行动、合作、转型——在范式中微窥语文学科组建设

浏览96次 时间:2013年8月05日 13:52

王志晖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185

 

   摘 要:完成一项高质量的行动研究,所需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更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和和团队协作。教学新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构建合作型学科组。要打造合作型学科组,必须要立足于学科组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它是学科组及学科组成员教育活动及其研究成果经过岁月打磨自觉或不自觉地积累或凝结的结果。而且,稳定的学科组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对身处于学科组文化氛围之中的每个教师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学科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也会相应形成,从根本上指引着学科组的前进方向。因此,结合教师行动研究,从范式的角度,本文探索如何实现学科组的文化转型,对构建合作型学科组提出笔者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学科合作;研究范式;学科组转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科组范式转型

(一)问题到课题的转化

学校课题的有效实施一定要有学科组子课题的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内涵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子课题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应该把本校教育实践、本学科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来源,这样研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变成学科组教师的自觉行为。针对与此,我校语文学科组今年推出了项目建设这一教科研的创新举措。

首先,广泛听取意见,对照教育教学实际,排查问题。教师提出了许多“原生性”、“原始性”和“原发性”的问题,大多是“自己的问题”和“真实的问题”。

其次,对问题进行统一的整理,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科组原有基础,筛选、补充、归类,形成课题引领。

第三,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规范研究制度,开展沙龙、头脑风暴等研究活动。

(二)抽象到日常的转化

把研究视角转到教育教学日常生活中来,关注平凡事件、教育行为和教学细节,让教师在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中,概括出值得推广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研究既无规范的申报书,也无烦琐的申报过程,注重活动反馈,通过群体交流、经验沟通和自我反思,让教师感受着研究的真实,促使他们不断的思考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获取成功的喜悦。这种草根化式的日常小事研究能更好地把研究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三)冰面到地面的转化

教育科研不能走上光滑的冰面,那是一个没有摩擦力的理想环境,我们认为要真正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必须走到粗糙的地面上来,扎根课堂,聚焦行动,使教育研究真正成为理念引领下感性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语文学科组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行动研究:

1.课例研究:课堂是质量的生命线,我们常常以课堂实录作为案例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2.叙事研究: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把师生共同经历的情境描绘成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以评论与反思。这种叙事研究带有丰富的场景与人物,与教师的文化背景、研究体验相吻合。

二、价值观念的转型

转变传统的以“事”、“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树立以“人”、“生命成长”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语文学科组以往的学科组计划往往是对一年所做的工作进行罗列,其核心还是在于一个“做事”上。如今,我们提倡,学科组长尽管不是行政领导,但却是学术领导,应具备一定的学术领导力。而培养学术领导力的基本途径就是以“人”为核心,在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同时也要带多全组成员共同成长。在此基础上,学科组长的任务:全力营造团结、协作、和谐、共赢的学科组氛围,全力营造每一个学科组成员的解读和专业成长上,而不再埋头于常规事务性工作的设计安排上。

三、思维方式的转型

    以往学科组文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或者就过分关注活动的外在形式。转型后的学科组文化需要的是:结构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

通过高频度的活动安排,使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态度渗透于转化于日常性的教学生活的过程之中,通过实现日常化而达到过程化。体现思维路径的转换,即从事情出发,转到从人出发,从教师的生命成长出发,构建合作型学科组。。

四、文化重心转型

当我们尝试建设学科组文化的时候,那意味着完成了学校文化到学科组文化的第一次转型(“重心下移”)。同样,一旦我们立足在备课组层面的时候,就意味着学科组文化又一次“重心下移”,开始转向备课组文化。

备课组的文化愿景的一旦形成,这种“重心下移”就会必然出现。这种转型,求同存异,协作互补,和谐竞争,齐头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组文化愿景,那将是“创建一个充满民主气氛、洋溢自主精神和体现务实作风的学习型组织和实践共同体”。

当然,通过转型,更加明确、细化了备课组长职责:

()制定和安排本备课组学期工作计划,明确组内所有老师公开课的时间和内容,明确教学进度和组内课题研究内容。

()做好备课组活动的组织、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开展过程管理,把好质量关,对学生日常检测、考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更是教育研究者,必须要具备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加深对教育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在行动中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为保证教师行动研究能成为教师教学研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动作,笔者觉得,有必要建立相关的促进机制来保证、督促、激励教师团队。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标准,只有认认真真地抓好团队建设,才能保证行动研究范式能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到每个教师个体,才能实现行动研究高效、有序、持久的正常运行,切切实实地为实践新课程标准服务。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巢宗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成媛.论教育研究素质与教师专业成长[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TAG: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