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生活化大语文教学的践行

浏览81次 时间:2013年10月17日 13:18

 

(海门市万年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136

 

  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其生活教育思想在新课改背景下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新课标》的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本文从“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教学策略,“生活大语文”要求“师者素养”,四个角度阐释对生活化大语文教学的践行。从而接近教育的本质,构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大语文教学;师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语文教育涉及到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宽度,是一种生活和人生的教育。《新课标》的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下焕发着极强的生命力。本文就如何践行生活化大语文教学进行探索与阐释。

一、“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

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学习之地,天天是学习之时,人人是学习之人。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将教学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地学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无限激起学习的渴望,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富于“生活化”色彩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加强自身的体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润物于无声。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把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再现于课堂,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整合文学、影视、歌曲等方面徐志摩及康桥的资料,做好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朗诵诗歌时又播放肖邦小夜曲,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己之情体验作者之心,真正做到“入情入境”。课堂氛围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从而更好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涵,甚至激发学生对新诗的热爱,对文学这篇广袤天地的向往。学习语文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精彩的人生。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我们班的早读课从不固定场所,我觉得教室从来就不是唯一的学习之地。早阅读应该与清风为伴、与黎明共舞、与自然亲近。我带孩子们在花坛边静读《金色花》,在池塘边吟诵《荷塘月色》,在大树下演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清风中读书,空气为大脑输送了最清新的养料,学生阅读的身影成为了校园中最美丽的风景。

二、“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

陶行知曾说:中国的教科书虽以文字为中心,却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脱离生活的教科书和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他主张要以生活为中心,编写有丰富生活内容的教科书。文学来自生活,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取之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构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维度和活动空间,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囿于那几篇课文。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把课堂学习向社会生活敞开。语文教学就是既立足于课堂,又要扩展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百篇,甚至是一生对文学的热爱。我教《论语》,就会让学生收看百家讲坛中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教《隆中对》时就会叫学生聆听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每天中午师生同欣赏中央电视台的《子午书简》、还会收看《中国达人秀》的决赛、《读者》音乐朗诵会等等。通过“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发生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教学时空上的拓展,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向社会延伸,小课堂向大语文延伸。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就是一部大语文。

三、“生活化”实施教学策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是“教学做合一”。究其根本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教与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在生活实践中求得真正的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我们要“生活化”实施教学策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性、创造性学习。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朗诵、表演、唱歌、跳舞……形式丰富多彩,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皆可。为此我常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体验,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我在教学《安恩与奶牛》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安恩老太太那独特的心理在学生们精彩的对话及行为表演中展现出来,自然而真切又令人感动,比老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一课本剧也被搬上了荧屏,作为校园文化展示的节目。又比如《范进中举》这一课,正好赶上市里课本剧比赛,学生在多次排练及表演中,已自然走进人物角色,把胡屠户那前倨后恭的丑恶嘴脸演得惟妙惟肖。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演练及体验,摘得了比赛的奖项,但更重要的是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深层的意蕴。

我还积极开放第二课堂,走出教室,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搞问卷调查,写家乡变化。举行手抄报比赛、设作文竞技台。去民间采风,了解风土人情。带领学生走访“江海风情园”、“快活林”、“凤城老街”等感受文化古韵,抒“怀古之幽情”。帮困扶贫,为患病老校长募捐,培养学生的爱心美德。其实善言善行都是“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学绝不能只为分数,绝不能只为学以致考,而应学以致用。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四、“生活大语文”要求“师者素养”

教师要教育别人,自己就要先受教育;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师生心灵最亲密的接触,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师生接触中,师者素养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教育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是师者素养的熏陶感染作用。

要教好语文,如果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是不可能的。老师要求学生用功学习,老师本身就必须刻苦钻研,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导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为此,我应该做勤思考、善反思、素养高的专家型教师。语文教师“学者化”之路势必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把教育当学问做,学习教育专著、研究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只有学有专长,才能教有特色。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那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个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育艺术”的改造,加强师者素养的修炼。

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应当是“语文的天使”、成为“语文的化身”。言行应当透露出浓重的语文味。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要用语文的思维来感悟、表达、诗意的生活。我们语文老师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学生、更属于这一片无垠的语文天地。师者素养是影响教育效能的关键,以身立教,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才能构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终上所述,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拓展人生的宽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语文教师由“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堂教学就是课堂生活,就是活的学习、活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从狭小的语文课堂上升到生活大语文,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努力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无限接近教育的本质,为实现我们教育人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志新,樊健.教师素养论[].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TAG: 教学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