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我的叔叔于勒》看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浏览161次 时间:2013年10月17日 13:20

樊维莲

(伊宁县四中,新疆  伊犁  835100

 

  要:三维目标的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模糊及界限不清的情况,本文将三维目标的设定具体化,用清晰的层次来表述,用具体的语言来界定,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来展示“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达成,使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了可操作性。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道;掌握;感悟;过程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很多时候就如拄着拐杖走在棉花上,到课结束了都找不着底。可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三维目标具体化,分别用“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建构过程和方法目标;“感悟”——“悟什么”“怎么悟”“为什么这么悟”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便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通过相关设计,较好的进行了这三个层面的操作。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说,在本文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之一设计为“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则定位为“指导学生读课文,尝试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来探寻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发现具有个性特点的 ‘这一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即使学生感悟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及价值标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后必须“知道”的。“知道”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来自书本中的一些信息,如人物有哪些,情节怎样,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等,但这只是知识的原始风貌,并未生成或整合成学生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而本文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将通过过程性练习,深入了解菲利普夫妇特别是菲利普夫人的性格,并着力帮助学生掌握人物分析技能,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或远或近的距离。

     本环节通过设计以下几个练习来完成:

练习一: 为以下三句话填加标点:

1、 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说  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太多  吃多了要生病的

2、 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说  可别太多  吃多了要生病的

3、 我怕伤胃 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太多  吃多了要生病的  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说

   学生活动:①完成标点填充,掌握说话人放在句首、句中、句末时标点的用法。②思考:“你从这句话揣摩出母亲怎样的心理?可以看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练习二:菲利普夫妇朝思暮想的盼望着于勒回来给他们带来好运,可是有一天菲利普夫妇看到船上卖牡蛎的人与于勒十分相似,菲利普夫人反应如何?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根据父亲说的话,补充完整母亲说的话。

    他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母亲(      

     可是父亲还是放心不下,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的说(      

  学生活动:① 将对话补充完整,与书本对照,找出误差。②根据完整的对话分析母亲此时的心理及母亲的语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练习三、学生合上书本,听教师快读母亲说的一段话,要求学生凭借听后记忆与想象写出这段话来。看谁写得最完整。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学生活动:①凭听后记忆写出这段话,与课文对照,检查自己听力的准确性。②再次要求学生分析母亲说这段话时的心理及语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

  以上三个练习,紧紧抓住母亲的语言,设计练习,分别从标点补充、根据上下文补充对话和听力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技能训练,体现了对知识的的过程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人的性格一步步由浅入深被挖掘出来,同时学生也掌握住了人物性格分析的一般规律:即抓住人物语言——剖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人必定说什么话。”

  这种过程性学习,会使学生逐步摆脱凭借个人主观感觉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常规做法,而是立足于文本,紧紧抓住人物语言,从人物表象的反应一步步深入到人物内心,继而把握住人物的本质性格特征。在对母亲语言的逐步深入的分析中,学生与知识之间那种或远或近的距离开始缩小,并形成一定联结,知识与技能开始成为学生自身建构的一部分。

  但这种知识、技能与学生之间的联结是可变的,时间和疏于练习都可能会冲淡这种“掌握”。若将这种“掌握”突破模仿状态,运用到生活中去,形成创新,也即将这种知识与技能内化为牢固稳定的“掌握”,还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感悟”。“感悟”能将所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思想的一部分,从而使学生价值层面发生变化。

  这个阶段,可给学生出示一道片断作文题:“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将会怎样表现?写一片段,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从神情、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

课后练习中就有这道题目,我在布置这个片段作文时,增加了“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从神情、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这个具体要求。完成这个片段,这既是对前面需要“掌握”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促使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等在学生心中生成,使学生达到“感悟”阶段,做到心灵的真正参与。经过前面几个环节对人物特别是母亲形象的分析,学生心中已有了一定的是非、美丑和价值评判标准,一般不难写出生动的片段。

 

参考文献:

[1]陈立群.识得、习得与悟得——关于学习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TAG: 教学 课堂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