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史类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塑新时代重庆人文精神

浏览265次 时间:2020年5月22日 15:2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一 个家庭、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如果只有现代化的高 楼林立,灯红酒绿,而没有文化作支撑,城市不过是一座 拥有钢筋水泥的硬壳而已。一座城市的文化素养、人文精 神植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价值理念,表现在一座城市的整 体布局、建筑风格等外在形象上,更体现在一座城市市民 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还流淌在城市市民的 言谈举止、内在精神、人文气质上。孔子曰“入其国,其 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就如周 文王拘羑里作64卦成为周朝的治国大纲一样,顶层的治国 理政思想就是对全民思想行为的价值倡导。所以,新时 代,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的重塑很大程度也取决于一个先进的政党的文化价值倡导。
  一、重塑重庆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正本清源,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众所周 知,前些年,重庆的政治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习近平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内政治生活要“坚决 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既是保 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应有的政治品格和纪 律自觉;既是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 更是净化城市文化空气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大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本清源,深入挖掘重庆城市 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正如“除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 庄稼一样”,在批判的同时注入正能量的文化养分,努力 彰显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风采和重庆人特有的人文精神。
  文化认同,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重庆是一座古老 而年轻的城市。古老是说她204-201万年前就有巫山人活 动,成为东方人类最早的摇篮。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低 回的河谷,浩浩汤汤的长江水,曲流深切的嘉陵江,哺育 着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重庆市。使重庆具有了深厚的文化 积淀、独特的文化个性、丰富的革命文化。年轻是说她年6月18日才成为了直辖市,至今才22岁。重庆古老, 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重庆年轻,具有朝气蓬勃的青 春活力。通过对重庆城市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梳理,让重庆 市民有自己的文化认同,找到文化自信,有底气向外宣介 自己,吸引外界的朋友到重庆来创业、旅游、定居,从而 提升重庆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重庆文化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价值倡导,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重塑重庆城市人文精神,这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型城 市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文化复兴工程。 重庆要立足“两点”定位、建设“两地”、实现“两高” 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在文化上做足功夫,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倡导,以文化人。内炼人文修养,外 展城市气质,让重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不光是网红 城市,更是一座“行千里,致广大”的城市。没来的想来,来了的留住重庆人文最美好的记忆。
  二、重庆人文精神之溯源
  巴渝文化是重庆人文精神之源。上下五千年的中华 文明亘古亘今,亦旧亦新。一路走来,创造了齐鲁、燕 赵、吴越、荆楚、巴蜀、三晋、岭南等地域文化,其中巴 渝文化就成为了巴蜀文化的一支,滋养着巴渝大地的人民生生不息,成为重庆人文精神的源头。
  巴渝文化是以现在重庆为中心的广袤的巴渝大地范围 内以旧石器时期巴人先民创造的初始文明为基础,经过数 千年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积淀着古代巴人刚强、勇敢、 坚韧、朴实、豪爽精神的文学、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和 民风民俗、历史遗存的总汇;在近现代,巴渝文化还蕴含 着不屈不挑的抗争精神、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渝大地的人民传承 着巴渝这一地域的文化基因,《说文解字》:蟲也,或曰 食象蛇。意即“巴”大虫也,传说中吞食大象的巨蛇。从 造字本意看,就突出了巴人勇猛、豪爽的特点。再加上古 巴国境内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华蓥山等山脉,既是 巴人的天然屏障,也为巴人提供了很好地栖息地,同时由 于多山地,土地相对平原贫瘠,开山垦荒、爬坡上坎是巴 人典型的生活状态。千百年来,巴渝山水地理形胜铸造了 巴人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这种精 神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固化下来,形成了重庆人文精神:吃 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开发地利、发展工商的创 新精神;尚武勇锐、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能歌善舞、乐观豪爽的粗犷雄风。
  忠勇爱国是重庆人文精神之魂。据《华阳国志》记 载,巴人最早参与中原事务是巴人跟随周武王讨伐殷商的 战争。“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途倒戈”,说的是 巴国的军队精锐勇猛,能征善战,同时还能歌善舞,击退殷人,这可以说是军歌鼓舞士气的范例。
  巴人的忠勇爱国精神成为涵养重庆人的精神之魂,慢 慢浸润着巴渝大地的儿女。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出现了献 策助汉高祖定三秦的板凳蛮七姓;“割颈存城”忠信的巴 蔓子,“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投降将军”忠勇的严 颜;魏晋南北朝屡建奇功、封折冲将军的甘宁;辅佐蜀汉 称“四相四英”的董和董允;出粮饷助李雄在成都建成汉 国、兴办文教的范长生;不畏强权守清风,万世流芳爱黎 民,支持岳飞抗金的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坚守钓鱼城年,击毙蒙哥,改写了欧洲历史的爱国将领王坚、张 珏。近现代,有最早响应辛亥革命的邹容,有革命烈士杨 闇公、赵世炎等;有开国元帅刘伯承、聂荣臻,还有彭咏梧、江竹筠、陈然等烈士铸造的彪炳千秋的红岩精神……这份忠勇爱国之魂铸就了重庆人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传统;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3.和平民主是重庆人文精神之根。抗日战争爆发,重 庆成为了陪都,也成为了民主党派的摇篮,八个民主党派 就有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以及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4个党 派在重庆发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与推动下,在渝 各民主党派积极投身民族抗战事业,谱写了统一战线辉煌 的篇章。不仅如此,陪都先后八次举行了国民参政会,开 展合法的民主斗争;并在1946年首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奠定了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和平民主的摇篮培育了重庆城市人文精神的根:民主 政治觉悟和革命的斗争精神;追求真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团结一致、扩大统战的法宝经验。
  开放包容是重庆人文精神之魄。“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山水重庆造就了重庆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重 庆自古容纳了七次大的移民——秦始皇为防六国贵族造 反,让一万家迁徙巴蜀;东汉末年,南阳、三辅数万家为 避乱迁巴蜀;西晋元康七年雍秦大旱,六郡僚、氐流民数 万家逃荒入川;成汉时僚氐部族20万入川;北宋靖康之 乱,中原流民约238万入川避难;元末大量湖广人随明玉珍 入川东;明洪武四年,朝廷迁湖广陕西30万移民入川;清 因张献忠据川大肆杀戮,湖广填四川移民约115万;日军入 侵,随西迁重庆的东南企业的民众数十万;上世纪六十年 代“三线”建设,北方、东南大型兵工厂和相关企业迁往 川东山区。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互相交融、包容,通婚 繁衍,生生不息。到1891年重庆开埠通商,重庆近代工 业、教会医院学校从此兴盛;重庆由此成为了长江上游重镇、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黄金水道的枢纽……开放包容成为重庆城市人文精神之魄,外在具体表现 为重庆人大方、豪爽、耿直、真诚、好客的特点,也塑造 了重庆城市的集体人格——开阔的眼界和敢为人先的闯 劲,兼收并蓄的胸襟和知错即改、不计前嫌的气量,由此 促成了五湖四海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为助力重庆在推进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 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奠定了人气基础。
  宗教理学是重庆人文精神之水。巫溪是原始巫教的 发祥地之一。古代的圣王往往是集“巫师君圣”为一体, 在集体无意识中充当领袖地位,通过对天地人的觉解获得 他们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有了最早的宗教与哲学思想。由 神灵崇拜到圣贤崇拜,人类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考。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融入 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本土道教的兴起,张道陵弃官修仙, 把丰都作为其修道的72福地之一,明清演变为“鬼国幽 都”。上百座寺庙、道观接引众生,教化民众。明代理学 家、易学家来知德出生于梁平,著有《易经集注》《理学 辨疑》,后世称“一代大儒”;周敦颐被贬合州通判为州 人张宗范等传授理学;程颐流放涪州北岩洞点易经,名 “点易洞”,传授涪州弟子谯定,黄庭坚题“钩深堂”;朱熹到钩深堂讲学,传授长寿弟子爰渊。
  宗教理学涵养了重庆人慈悲善良、乐善好施的博爱精 神;忠孝节义、慎独修身的自律精神;遵纪守法、敬业乐群的礼仪修养;团结互助、和谐共荣的人际关系。
  三、重塑新时代重庆人文精神的路径
  年8月,习近平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 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 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集中反 映了一座城市的集体人格,需要自上而下的培育,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涵养。
  政府重视,全民参与。一是政府做顶层设计,宣传 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整体布局,重点突破,打造城市文化 形象名片:注重新建城市建筑风格、城市人际交汇空间设 计,改造旧城等,嵌入文化元素,让文化成为建筑的灵 魂、成为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二是以社区为阵地,以学校 为重点,以家庭为核心,辐射社会,把前期提炼出来的重 庆人文精神内涵宣讲出来,可通过社区书院、字库塔主题 公园、论语公园、孝经公园、十三经公园、社区家风馆、 百姓讲坛等等方式培育人文精神。三是利用已有的红色教 育 资 源 , 滋 养 党 员 干 部 , 浸 润 普 通 市 民 , 去 掉 小 我“私”,培育家国情怀。
  文旅双晒,文化互鉴。一是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 深入调研、挖掘前文所述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特别是 有文物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博物馆,让文物活起 来。没有博物馆的地方,也可以利用社区、街道,或者公 共文化服务中心,建小型的博物馆、陈列室,向市民开 放,组织社区、学校学生志愿者排班讲解,既活跃了社区 居民和学校学生的参与度,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普及度。 二是文化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合力打造,形成文字、图 册、微电影、宣传片等。进而深入学习周边地区的文化, 由区县扩大到市,由市内扩大到市外,乃至全国,了解中 华文明形成的过程、精髓,传承文化精神,倡导中华文明 的价值观。三是各区县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互相学 习,文化互鉴,论坛交流,发表论文或者感想,找出差 距;相关人才也互相沟通,相互学习,打破各自为阵,文人相亲的旧习。
  继承传统,添加血液。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丰富内涵,并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发 展与进步,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与进步的文化,继 承下来,传播出去。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倡导中国价 值,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与时俱进,结合 当代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补足 这100年以来人们所缺失的“精神之钙”,补足中华文化所 传导的“阳气”,“浩然正气”——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鼓励文艺创作者积极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洪流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始终。
  搭建市集,文化交汇。利用政府力量或民间机构、 组织,搭建平台,建立文化市集,留出文化交汇空间。做 好前期规划,每个区错位、错时开展。每年做好计划,安 排好主题。比如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巴渝乡愁”就是最好 的文化载体,如果能引进一个传统书院的话就更能体现耕 读传家的文化氛围,让市民在周末带孩子体验农耕之余,也静下心来体会传统书院带来的文化熏陶。
  总结提炼,扮靓形象。各个区县要充分挖掘其从古至今传承的文化内涵,梳理其渊源,在前期展示文化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区县特点的文化宣传语,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其影响,努力打造品牌,扮靓各个区县形象。并让其文化价值观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在大型的活动中结合每年的“华服日”倡导着传统服饰文化,举办服饰文化内涵的讲座,在仪式感中培育市民的道德追求。
  参考文献:
  张万仪,庞国栋,巴渝文化概论[M].重庆出版社
  唐文龙,巫盐天下[M].重庆出版社
  熊笃,巴渝文化与城市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