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浏览106次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10:39

 

高殿杰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0     

 

  要: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在阅读中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讲解魏学洢的《核舟记》,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一篇平实无华的文言说明文就这样把学生引入了意趣盎然情景之中,而教师的朗读就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木舟”。

(二)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要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要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要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来,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

(三)增强美的感受

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教师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恳的报答,深情的思念之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

二、在分析中鉴赏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园林的优美,黄河的壮观,背影的朴实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一)抓住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朱自清的《春》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喜悦,而这种喜悦的情绪都是通过对春天各种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来的。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二)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形象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核心,中学课文中的孔乙己、诸葛亮、贝多芬、斯科特、海伦·凯勒……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褒贬。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三)抓住美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极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三、在写作中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去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一)培养“看美”的眼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相信:有了美的心灵,岂能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何愁不能发现美?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如讲解冰心的《观舞记》时,让学生留意观赏卡拉玛姐妹轻盈的舞姿,娇媚的装扮,从而体味异域文化风情。

(二)训练“说美”的口舌

“言为心声”,说话文明,举止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素质水平。因此,要训练 “说”,要加强对学生的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指导,做到音质悦耳,诵咏清晰,韵律和谐,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教学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时,让学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用动情的话语描绘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三)生成“写美”的双手

以说促写,以读促写。在讲读课文后,安排同类体裁、题材的训练,引导在语言表述、结构安排、主题表达方面对范文从模仿入手,进而达到独创的层次。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得知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他回答问题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决心学好自己祖国语言的誓言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法国人民在即将失去自己祖国时的悲痛心情。当强烈的艺术效果深深地感染每个学生时,随即要求学生侧重于心理描写来进行作文。

四、结语

中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TAG: 教学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