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浏览49次 时间:2018年12月18日 14:38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具体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①
这就要求我们的语
文教学也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要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阿 Q 正传》,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旧社会下层典型人物的看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评论了这一人物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特征。说明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对《项链》
中的马蒂尔德性格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都能肯定其有诚实、勤劳、勇于面对生活,不气馁,不悲观的一面;也能结合对马蒂尔德“梦”的描绘,批评她不切实际,追求虚荣的思想。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里,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才能的优势和机会,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量的释放,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特点。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 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从社会各个方面汲取知识,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正是体现了“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这一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一个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例如学习《雷雨》时,教学生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②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
力、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首先,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随着科技的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
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③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原则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发现法能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诗中的意象“草莓”是诗人主观情绪的体现,但诗人却用隐喻的方法来抒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意象,并抓住“草莓”与“篱笆”的关系,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面对要学习的知识,把被动地接受一个结论的学习调整为主动地、一步步地产生和获得这一结论的历程。采用发现法进行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抓住知识发展的过程,不停地磨练学生的创新锋芒,不断地升华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法。21 世纪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终身学习。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自学作为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主动接受和积累知识,通过自读、自思、自练、自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语文学习的乐趣。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注释: 
①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