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史类论文 >> 古代文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陈乃乾友朋书信十二通考释

浏览326次 时间:2021年2月24日 15:35
  陈乃乾(1896—1971)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藏书家陈仲鱼的后裔。其生于晚清,长于民国,曾先后任职于进步书局、上海市通志馆、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处,编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清代学术丛书》等;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索引》、《室名别号索引》、《清代碑文通检》等。陈乃乾从一九一二年家乡海宁硖石至沪,至一九五六年离沪赴京,在上海整整生活了四十多年。因其精于版本目录之学,加以性情宽厚温和,雅善交游,在学术、出版两界结识不少朋友。这十二通书信,据考证通信时间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中期,均为陈乃乾沪上生活期间。文化名人陈垣、郭绍虞、夏承焘,以及南社友人胡朴安、高吹万、郑孝胥等人的信件均含其中。信札内容涉及明初黑口本《邓析子》的发现及流传,“国学教授会”及《国学》月刊的诞生、蒋氏“密韵楼”藏书的收购、以及“中国学会”的酝酿及创立等,为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详实的史料依据。不仅是民国时期学术、出版界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历程中的人文风貌以及人物关系。
  这批信札中有一人多封或一人仅一封之存,信札中无法识读或缺损之字,用口表示,以表慎重;笔者对信札有补充说明者,用()表示。现根据掌握资料将考出信札以个人及所署时间最早一封按年月顺序排列,并作简要考释。
  胡朴安信札三通
  乃乾先生左右:
  获奉手毕,诵悉一一。尊著《邓析子》校释,仆未获奉读,致有自欺欺人之语,实为冒昧,谅贤者不以为介介也。古书每一次翻刻必要一误,校斟古书当先其真,不可专以通顺为贵,此语诚然。惟当分别言之。若因字可校出较善之字,旧刻诚足。尚若不能校出较善之字,则旧刻与改本亦无甚悬殊。尊印之《邓析子》与崇文本对校其不同者未旧者是,新者非,如驷马之为骂,窃之为均为功,此其显然者,仆耳目颇狭,所见邓析子仅崇文一种,颇思急读尊著校释为快,迟日稍暇,当走谒也。复颂著安!尊号请便中示知正校断不受。
  弟胡韫玉谨上,(一九二二年)十月廿八日
  此信作于一九二二年。据信中内容看为胡朴安首次致函陈乃乾。按:胡朴安(1878—1947),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黄 凰
  (云南大学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 要:陈乃乾,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藏书家陈仲鱼的后裔。陈乃乾在出版、学术两界地位尊崇,组织过多种重要文献的出版,交游甚广。此陈乃乾友朋十二通书信,据考证通信时间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中期,均为陈乃乾沪上生活期间。文化名人陈垣、郭绍虞、夏承焘,以及南社友人胡朴安、高吹万、郑孝胥等人的信件均含其中。信札内容涉及明初黑口本《邓析子》的发现及流传、“国学教授会”及《国学》月刊的诞生、蒋氏“密韵楼”藏书的收购以及“中国学会”的酝酿及创立等,为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详实的史料依据。兹将书信整理录出,并作必要考释。
  关键词:陈乃乾;朋;书信
  作者简介:黄凰,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就职于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中国书画创作与史论。
  人。学名韫玉,字仲明、号朴安。泾县溪头村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著有《中国文学史》、《文字学丛论》、《中国学术史》等,一生著述甚丰。
  一九二一年,陈乃乾从杨寿褀处购得明初黑口本《邓析子》,“为甬江李芷汀家故物”。按:李东沅字芷汀,浙江慈溪人。工诗,曾入彭玉麟幕,与沈宗畸、潘飞声皆有深交。陈乃乾在《黑口本〈邓析子〉跋》和《校〈邓析子〉跋》二文提到,武林丁氏八千卷楼有一所谓“明初刊本”。但陈乃乾从江南图书馆目验,认为其实为明代中期的“嘉靖本”。而陈氏所得之本,因有睢阳朱夏录宋濂《诸子辨》一则,此条铁证可确定其为早于丁氏藏本一百多年的明初刻本,“诸家书目未经著录,以校他刻,是正甚多”。陈乃乾新得此书,朋友每闻而索观。其便于一九二二年自己出资用金属版照原样大小影印了一百多本,除赠送之外,剩余的放书店寄售。胡朴安见此书后,以家藏湖北崇文书局官刻本对校发现差异很大,胡认为“此本错误极多,在崇文本之下” 。为此,他在一九二二年十月十七日《民国日报·国学周刊》上撰文,明确表达了批评之意。但也未将陈乃乾的贡献一笔抹杀,其云:“陈君景印此书,想非谋利者比,观其跋语,隐然以流通古书自任。流通古书,嘉惠学者,其意甚善。”陈乃乾获读胡文后,以公开信的形式在《民国日报·国学周刊》作了回应。陈乃乾认为,古书“流通、校勘,本属两事”,其影印此书的动机,在于“供学人勘读”,并指出 “校勘古书,当先求其真,不可专以通顺为贵”。对此,胡氏尽管另有所见,亦表示“此语诚然”。自此番“笔战”后,二人结为朋友。
  昨日仲佑先生家之聚,到者周甫尘、周越然、郑师许、陈桂尊四先生,即作为第一次。以后定每四星期一次,下次叙在五月十四日也。先生贵□愈否,念念。月刊事尚无切实办法。即颂
  大安!
  弟胡朴安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七日
  一九二三年初,陈乃乾曾参加由郑振铎、顾颉刚、王伯祥等友人发起组织的朴社,旨在集款出书赚钱来创造一个能安心治学的环境。然而时间不长,仅一年之后因齐卢之战和周予同、朱自清的离社,以及总干事顾颉刚的北上,上海的朴社议决解散,而北平的朴社开始发展。在上海的文化人失去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于是不久之后“国学教授会”萌芽诞生。而此信中所言聚会,当指“国学教授会”的第一次聚餐。该组织最初由上海各大学国学系教授组成,每月聚会一次,但作为更正式的学术交流,显然需要另一个平台。
  胡朴安与陈乃乾经过一番商量准备后,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创刊了《国学》月刊。此信所署四月,尚为月刊之筹谋酝酿之际,故当系于是年所作。
  乃乾先生惠鉴:
  久不通音问念念为劳,彼此因之也。昨奉手札欢喜无量,弘一法师出家后未通书信,出家以前之书信,展转迁徙皆己散失,现竟无有。
  董桂新之《尔雅注合存》,□书者,《赵惠甫先生年谱》在《学术界》中见过,但未全也。煮字不可疗饥枵腹,又不可清读,奈何奈何。先生与予同先生在开明,现在为何工作。工料日日激涨,即有论著亦不易出版也。我有《病废闭门记》登在《大众》,先生想己见到。弟所有近五年之著述,大概皆见于此记中。为饥所驱,所有商务出版之大部书,皆卖与富晋,此今年夏间事也。专颂
  大安!
  弟胡朴安顿首,(一九四四年)九月廿八日
  按:胡朴安与弘一法师李叔同,在《太平洋报》共事时朝夕与共,情谊日笃,后李叔同出家并寄居杭州玉泉,胡朴安每到杭州,必前去看望他。陈乃乾知其交往,来信询问胡氏所存弘一法师书信。
  故胡氏信中言:“弘一法师出家后未通书信,出家以前之书信,展转迁徙皆己散失,现竟无有。”查陈乃乾《阳湖赵惠甫先生年谱》在《学术界》刊登时间为一九四四年,刊于第二卷中一至四期。而陈氏日记于是年二月十四日录:“十点到店,重编《赵惠甫年谱》竣。”
  二月十六日又记:“十点半到店,《赵惠甫年谱》将先在《学术界》
  刊载,今日作为一小引。”按:日记中所提之店,指开明书店。陈乃乾于一九四三年开始应邀至开明书店工作。胡朴安此信中亦询问:
  “先生与予同先生在开明,现在为何工作。”而胡朴安《病废闭门记》登在《大众》的时间为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五年。胡氏信中言:
  “《赵惠甫先生年谱》在《学术界》中见过,但未全也。”故此信不会早于一九四四年。来信所属是九月,以胡朴安和陈乃乾的交往来看,此信考为一九四四年九月最为合理。
  郑孝胥信札一通
  乃乾仁兄大人阁下:
  奉到手书,承遗《吉金图》及《邓析子》,感荷无任。谨奉《三礼便蒙》一部,当托蟫隐庐转呈。敬请
  著安!
  孝胥再拜,(一九二三年)三月廿六日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陈乃乾日记》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云:“韵斋来,以新印《邓析子》、《怀米山房吉金图》托其带赠静庵。”按:韵斋即江苏常熟藏书家沈芳圃。陈乃乾托沈芳圃携《邓析子》和《吉金图》,带赠时在北京,其一生“唯一敬爱的一个同乡老友”王国维。而郑孝胥于此信中言:“乃乾仁兄大人阁下:奉到手书,承遗《吉金图》及《邓析子》,感荷无任。谨奉《三礼便蒙》一部,当托蟫隐庐转呈。”
  《郑孝胥日记》于此事未载。《陈乃乾日记》一九二三年一月九日记:“得子敬书,知《三礼便蒙》佚篇已交苏戡,渠甚感谢,欲图后晤。”罗振常,字子敬(子经),罗振玉之弟,蟫隐庐书店主人。从陈乃乾、郑孝胥和罗振常三人的交往来看,郑孝胥得到陈乃乾所赠的《邓析子》与《吉金图》当在一九二三年。
  图一 郑孝胥信札
  陈垣信札一通
  乃乾先生道右:
  承示并《国学》均拜领。《李之藻传》未曾在他处发表,登《国学》
  无不可,但无甚精彩,恐贻笑方家耳!原刻第十二行有“卓荦通人”句,“通”为“过”之讹,幸改正。拙著《中西回史日历》及《二十史朔闰表》
  能在中国书店书目中登一价目否?有人购者可由尊处与敝处直接接洽也。谨颂
  撰安!
  弟垣上,(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新会县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以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等职。著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等。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一九二四底年,由陈立炎开设的“古书流通处”发生困难,决意歇业。陈乃乾与友人金颂清商议,请其出资合购这批古籍。金氏盘下存货,在西藏路口大庆里,另设“中国书店”,并由陈乃乾出任该书店经理。故陈垣信中问:“拙著《中西回史日历》及《二十史朔闰表》能在中国书店书目中登一价目否?有人购者可由尊处与敝处直接接洽也。”
  而此所说《国学》杂志为月刊。一九二六年十月创刊于上海,一九二七年一月第四期停刊。上海大东书局发行,由胡朴安、陈乃乾等编辑。撰稿人有胡朴安、姚光、闻宥、陈乃乾、陈垣、陈柱等。查陈垣《李之藻传》刊登于《国学》一九二六年第一卷第三期。故此信当考为一九二六年。
  高吹万信札二通
  乃乾先生大鉴:
  日前在沪,未得一晤为怅。越昨得手教,敬悉。冯氏《说文》前曾与丁仲佑先生等约定,以五百部分作五股,除丁先生认百部外,弟与舍侄君定亦各认百部,冯氏自认百部,尚有百部石子可认五十部。或尽认百部未定。如彼认五十部者,则弟当多认五十部。总之除丁先生名下。
  请尊处就近收取外,望余四股当由弟收集奉上。惟此项印价,须请先定确数,勿用约数,俾可向各处照收,此刻须先付纸价。弟处方面除己交百元外,日内准由妥便再奉三百元,丁先生方面或请其亦先付五十元如何?如先生与朴安先生亦有意略认者,即可于五十部中酌认之是耳。然此可不拘也。匆复顺颂
  台安!承惠顾陶尔斐司路失迎罪甚!
  弟燮顿首,(一九二八年)八月廿九日
  兹有敝友阜宁庞友兰馨吾,为前老孝廉,文学家也,愿入中国学会,当由弟与石子二人为介。通讯处阜宁东坎镇。有无入会手续可径启告也。又及。
  高吹万(1878—1958),字时若,又号寒隐、葩叟等,江苏金山人。南社诗人,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曾在金山出版《觉民》月刊,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主持国学商兑会和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一九四九年将其藏书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一九二八年,集股影印的冯氏《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印刷完毕。而高氏信中即是言此书认股之事。按:冯氏即冯桂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其曾孙冯欣候来信致高吹万,言“有家藏校邠先生未刊遗著《说文解字注考》一书,因无力付梓,托商诸沪上书肆承印,并可让去板权。”高氏与多位好友商议,始认股影印此书。
  又中国学会的成立大会于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在上海耙子路俭德会召开。此前正是筹备阶段,故高吹万来信荐其友庞友兰加入学会。据信中各信息考证,此信当作于一九二八年。
  乃乾先生大鉴:
  昨奉手示,知快函尚未收到,尊代假定之办法,其志书之价及明人集取书之期,为于弟等所拟不谋而合。惟明人集价格所差尚悬,正欲作覆,又得续示,亦经诵悉,弟等之意以为此项书籍,蒋氏即经脱手,则与公前次去电所说之价自当不同,今酌为略加,在赵君与公并无有串通作弊之嫌也,今弟等又公同商酌,为两全计,当一面勉从明人集作三万之数,一面亦仍从先生昨日来信中办法三条之一之意,将明人集中择留若干部,以约值三千元为限,如此则实际上与弟等前信所言三万五千元己减少至二千,而于尊示所云不能超过三万元之说亦无甚大背,此为同人再三斟酌,减之又减,万难再有分文之核让,如赵君认为不愿,则弟等亦己决定自藏,以后亦不欲脱让于人矣,至奉酬先生一层,如志书及明人集全弃,当搃拨千元为赠,只弃志书,亦当奉贻五百也。手复不尽顺颂台安!
  弟高燮、基、姚光同顿首,(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廿九日按:密韵楼”藏书经蒋氏祖孙三代辛勤所得, 共计有宋版书种, 元版书 102 种, 明版书 863 种 。其 中, 仅善本书就有部, 其中宋本 563 册, 元本 2097 册, 明本 6753 册,抄本 3808 册《永乐大典》20 册。规模之大, 令人叹为观止 。1925 年前后, 蒋汝藻财力殆尽, 无力支撑, 藏书络续转让他人。
  查《姚光全集》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辛末)。是年十二月姚光由陈乃乾介绍购得吴兴蒋氏密韵楼所藏明人集部原版及明版志书数十种。因价格高昂达二万七千元,故与高吹万舅父、君定妹婿及闵瑞芝分购。其中,崇祯刻本《松江府志》为极其难得之书。此信落款均为其中三位购买人。
  夏承焘信札一通
  乃乾先生大鉴:
  七八年前,记在上海金松岑先生聚餐席上一承光仪,比维著述安胜,定符私祝。兹有奉询一事;曩在沪时,见富晋山房有《赵惠甫日记》,手稿五十四册,三十年冬,于高吹万先生陆续借阅一部分。闻先生撰有赵氏年谱,当见其全稿,此稿是否仅五十四册?顷归何人(是否在商斋?)尊谱曾在何处发表?便中乞示数行,无任感荷。此书关系清季文献史料甚大,如尚在京沪附近,甚盼先生为发起付印,此不仅焘一人之愿也。(焘自第廿一册同治三年起,最爱其记曾涤生各事,不知廿一册前亦为记曾事否?)渎冒清神,勿罪勿罪,敬请著安!如承惠教请寄杭州外西湖十六号浙江大学。
  弟夏承焘顿首,三月一日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一九四九年三月一日,夏承焘给周予同复信,信中言:“此人(指陈乃乾)著有赵惠甫年谱、见过其日记全稿”。并附有他写给陈乃乾的信,“此书关系清季史料甚大,如尚在京沪附近,甚盼先生为发起付印,此不仅焘一人之愿也。” 其所述内容即是此信。三月二十六日,他收到陈乃乾来信,说赵惠甫日记原稿从咸丰八年到光绪十五年五月,被富晋山房书店从他孙女手里买去,转归陈群,再为中央图书馆接收,“今闻已运储台湾,不知确否。”赵惠甫与曾国藩相见是在清咸丰五年到十一年,晤对之言可见于他的年谱。所编“清人碑传文传通检”一书无法印出,“时局如此,精力日衰,撰述刊印诸事,殆将止于此矣”(见《夏承焘集》第六册)郭绍虞信札三通
  乃乾吾兄大鉴:
  亚子本有疯子之号,此种人本以少理为妙,顷悉吾兄遭彼冤屈,亦不禁代为不平。自接信后即找予同直至昨晚始获晤见,彼言尚欲与兄约期一谈,再图进行。与予同谈后始悉李青霞即李青崖,彼此前即在复旦教课,弟虽未与同事,但亦见过几面。若至会中相访,与兄同在,似觉不甚相宜,或者写信,或者星期五六即到会中与彼一谈,或者星期日到彼家中,弟尚未能决定,请兄斠酌情形□复为荷此颂台安!
  弟绍虞谨启,(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八日
  郭绍虞(1893年—1984年),名希汾,字绍虞,生于江苏苏州,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等。
  查《陈乃乾日记》,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七日陈氏云:“上午至亚子家,此次余在无锡购杂书四种,及带去之《汪容甫集》二册,归途因不便携带,置柳氏包内,不知到沪后,为妄人发箧乱投,竟至遗失。”两天后又记“亚字以戏言失欢,竟于临行时肆口诋诬,以致发生许多波折,几至受累。旬日以来心绪恶劣,未写日记,此事当另文详记之。”从所记内容看,事情的起因为书籍之遗失,陈氏与柳亚子发生不快,即写信诉予挚友郭绍虞。而郭绍虞的这封来函,主要为两件事。一,获知陈乃乾与柳亚子发生不快,替其不平,与友安抚陈氏。二,对陈乃乾及李青崖的相处预作调解。故十一月十一日陈氏在日记中写到:“闻今日予同、绍虞有书致青厓。文献会改每组分室制,余于今日移座楼上,适与道静相对。”按:胡道静,十七岁拜陈乃乾为业师,其父胡寄尘,伯父胡朴安,皆陈氏至交。数天后,陈乃乾日记十一月十三日录姚鹓雏持柳亚子函来访,“鹓雏得亚子函,力言非恶意。”读信后,陈氏于第二日作覆姚鹓雏又转致柳亚子,并附刘季平藏书记一首。再于十一月十五日致信周予同、郭绍虞,“告以鹓雏所述亚子意。”矛盾很快得以化解,故未看到陈氏再“另文详记之”。
  乃乾吾兄:
  十一日手书敬悉,兄欲与次公同来甚好,但须自备粮票,因上海以人口众多尚未发出,大约日内即可实行。兄到厦大事,以前有过这样一种传说,记在上海《申报·自由谈》上,兄还有一首诗发表,但后来是因其他事,故未能成行确是事实,……有传误。其实此事到现在早成过去,颉刚在政治协商会发言中也曾提到,即鲁迅在世也不会追怀往事重修宿怨,兄与此事无关,尽可置诸不问,好在在京则振铎、圣陶、伯祥。
  在沪则予同与弟都可以作证明,不必介怀。端覆并致敬礼!
  郭绍虞,(一九五五年)十月十六日
  《陈乃乾年谱》记:一九五五年十月,陈乃乾致信郭绍虞,谈及鲁迅《两地书》中所述之误会。按: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六日,鲁迅在致许广平的信中言“顾颉刚之流已在国学院大占势力,周览(鲠生)又要到这里来做法律系主任了,从此现代评论色彩,将弥漫厦大。在北京是国文系对抗着的,而这里的国学院却弄了一大批胡适之陈源之流,我觉得毫无希望。你想:坚(兼)士至于如此胡涂,他请了一个顾颉刚,顾就荐三人,陈乃乾,潘家洵,陈万里,他收了;陈万里又荐两个,罗某,黄某,他又收了。这样,我们个体,自然被排斥。”按:此次所考袁同礼信札,来信言:“武昌教席影响于全国图书馆事业者至巨,非公莫属。颉刚、兼士处弟当致函请其另觅他人,当希俯允,至为感荷。”已能佐证同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沈兼士与顾颉刚对陈氏发出厦大任职的邀请,又袁同礼亦邀前往武昌华中大学创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专科主持教学。陈乃乾于是年收到多方邀请,但都并未前往。而此年于上海任大东书局编辑部主任,同时在国民大学兼课。
  乃乾吾兄:
  春节时接奉大函获诵元旦新作,知老友康健,至为欣慰,以病中不能构思,未成和作,反致嵇复至为歉仄。托章次公先生转交一函,直至今日刚才收到。前两星期来时只提及一声,现在展诵,知雪村有招兄赴京之意,此事对发展吾兄的才学自是比较相宜,但觅屋困难亦是事实,吾兄所虑亦值得考虑,一动不如一静,似尚不如在沪之清闲也。弟以血压时多波动,来此修养已逾三月,看来至早须住至暑假,此间风景甚好,生活亦甚舒适,但住久亦不免稍感寂寞耳。和作仍想做,几时能就,殊难断言,写就再行寄奉。此致
  敬礼!
  弟绍虞,(一九五六年) 四月廿九日
  此 函与下一通 章 锡 琛 书 信 可为互考。《陈 乃 乾 年谱》记:
  一九五六年二月,章锡琛(雪村)自北京来信,拟邀请陈乃乾至古籍出版社工作,征求意见。章锡琛在信函开头便说,收到陈乃乾诗作,更赞其直逼陆放翁。章氏回信的时间是二月,故陈氏写函当在二月前。而郭绍虞此信言:“春节时接奉大函获诵元旦新作,知老友康健,至为欣慰,以病中不能构思,未成和作,反致嵇复至为歉仄。”陈乃乾于元旦新写诗作,甚为满意,故发函与几位挚友交流。
  章锡琛收到信函后,很快回信,并向陈乃乾提出北上的邀请。陈乃乾收信,斟酌不定,便又写一信给郭绍虞,并托章次公转交。故郭绍虞在回函中说:“托章次公先生转交一函,直至今日刚才收到。
  前两星期来时只提及一声,现在展诵,知雪村有招兄赴京之意,”
  并于信中交流了自己对于陈氏北上的一些想法。两封信函所谈内容相承,当系于是年。
  章锡琛信札一通
  乃乾我兄赐鉴:
  承示大作,明鬯跌荡,直抒胸臆,直逼放翁。读后不胜钦佩。弟本不解吟咏,入京以来,此发久废。承嘱奉和,珠玉在前,深愧无以应命,加以近一月中流火旧疾三次复发,精神衰颓,懒于握管,倘蒙假以时日,容当搜索枯肠,徐图报命也。弟自出版总署改组后,调古籍出版社担任编辑,自惭学殖荒落无所裨补,曾屡次道及吾兄旧学渊博,急需罗致。主持者为圣陶,彬然诸兄,均相知有素,极愿借重,惟恐大驾是否有意北来,原机关是否须加维絷是用,踟躇未决,用敢以私意奉询,乞赐明示为奉。此请
  道安!
  弟章锡琛谨上,(一九五六年) 二月十二日章锡琛(1889—1969),别名雪村,浙江绍兴人;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并创办开明书店。主持拟订《著作权暂行法》,撰写《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中国出版条目,参加《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的校注标点。
  一九二六年八月,章锡琛创办开明书店,在商务印书馆及开明书店工作三十余年,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陈乃乾在日记中写到:
  “至开明编辑所访王伯祥,听闻章锡琛已被排挤辞职,挈眷北行,谋入编审委会,不果。”章锡琛入京后于一九五四年担任古籍出版社编辑。而在一九五六年二月章锡琛致陈乃乾的信中,章氏提出拟邀陈乃乾至古籍出版社工作之事。按:建国之初,古典文献的出版工作,北有古籍出版社(北京),南有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后来对出版工作规划的指示,即保留过去有很大影响的两家书店,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这之后,北京的古籍出版社就合并入中华书局,上海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合并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北中华则决心要把陈乃乾调晋首都,陈氏提出了:“要走就把藏书一起带走”的唯一要求被一口答允,特意调发一节火车,将书籍全部运至北京。
  这样的事例,除了历史研究所对顾颉刚的照顾外,只此一例。是年八月十八日陈乃乾携妻莫芳瑜赴京,子剑平、女志清等均至车站送行。陈乃乾四十余年的沪上生活,在一九五六年八月随其北迁而画下句点。
  图四 章锡琛信札
  注释
  杨寿褀(1894—1971)来青阁书庄主人。精通版本,上海古旧书业的闻名人物。
  丁福保,(1874—1952)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字仲祜,号畴隐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
  周甫尘不详,待考。
  周越然(1885—1962)浙江吴兴人。民国藏书家。本名周之彦,字越然,以字行,别署走火。南社社员,曾任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副社长,兼英文科科长,以编著《英语模范读本》闻名。
  郑师许(1897—1952)原名沛霖,字惠侨,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历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概论》《四部书斋文录》
  《铜鼓考略》等。
  陈桂尊,生卒年不详。曾发表《古代儒家的民众问题》《道家的源流》等。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浙江瑞安人。中国经学史著名专家。他一方面继续研究经学史,出版了《群经概论》《孔子》《汉学师承记选注》等;另一方面,为编写教材花了大量心血,编有《本国史》《国文教科书》《中国现代教育史》。
  高君定,名基,江苏金山人,姚光妹婿。
  浙江南浔蒋氏传书堂,又号密韵楼,为清末民初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蒋氏藏书延历数世,至蒋汝藻(1877-1954)而复盛。所藏荟萃范氏天一阁、汪氏振绮堂、陈氏听诗斋、蒋氏铁华馆、汪氏万宜楼、吴氏两罍轩、陈氏三百堂、缪氏云轮阁、冯氏醉经阁、泰州刘氏染素斋等各家精椠名钞,与刘氏嘉业堂、张氏适园暨北方傅氏藏园并称近世藏书大家。
  闵瑞芝,生卒年不详,松江华亭人。父颐生,生而左右手各诎一指,自号闵八指。闵瑞芝曾与姚光、高燮先后校勘编印明末几社首领陈卧子《安雅堂稿》等。
  金松岑(1874~1947) 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笔名金一、爱自由者,自署天放楼主人,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人,清末民初国学大师。
  李青崖(1886—1969),湖南湘阴人。曾组织湖光文学社,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主要译著有《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左拉《饕餮的巴黎》、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等。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胡朴安之弟。早年与兄胡朴安一起加入南社,旋与柳亚子结成金兰之契。辛亥革命爆发,与柳亚子编撰《警报》鼓吹革命。后因《神州日报》发表文章诋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胡怀琛愤然退出该报,去《太平洋报》工作,与柳亚子负责该报文艺版编撰,后又任《中华民报》编辑,在新闻界颇著名声。
  章次公(1903—1959),名成之,号之庵,江苏省镇江丹徒人,医学家。师事孟河名医丁甘仁及经方大家曹颖甫,又问学于国学大师章太炎。编有《药物学》四卷,大部分资料收入《中国医药大辞典》,撰有《诊余抄》、《道少集》、《立行集》、《杂病医案》、《中国医学史话》及医学论著数十篇。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笔名有ct、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代表作品:《猫》《我们是少年》等。曾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傅彬然(1899-1978),又名冰然,上海开明书店工作时,长期与叶圣陶一起担任《中学生》编辑,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民主促进会中央委七和中华书局副总编等职,为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