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中学古诗文探析失意文人的心态情怀

浏览188次 时间:2013年8月07日 14:45

杨艳元

(义乌市树人中学,浙江  义乌  322005

  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时文人要的生存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为官能得到彰显,他们独立的自我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在“济苍生”、“安社稷”的征途中往往遗世独立、卓尔不群,自然也容易受到蝇营狗苟之辈的猜忌与算计,不断受到贬谪、罢官,乃至流放。悲愤、失落、孤独、落寞之际,他们通过一首首流芳诗作,一篇篇经典美文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探析他们失意之后心态情怀的窗户。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文赏析;心态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一系列名言警句无不浸润着古时文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襟怀与境界。穿越千年的风尘,这些思想精髓在今天读来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语文教学适时引领学生透过古诗文来探析失意文人的心态情怀,不但对于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益,更有益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

一、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一生为理想鞠躬尽瘁

北宋范仲淹当政以后,忧心于当时“官乱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现状,在推进政事改革方面不遗余力,当得罪了当朝权贵被免参知政事之后,在邓州任职。在如此挫折面前,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一丝悔意,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屈信念,这种心态在中学语文教材《岳阳楼记》一文中尽览无遗。他撇开墨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狭隘心态,面对人生仕途中的不平与坎坷依然坚持自己的天下理想,奏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强音。他的这种面对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当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中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以渗透,告诫学生虽然生活中也有黑暗与偏颇,但毕竟正义是这个社会的主流,否则他就不会前进。作为新时代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我们也应当像范仲淹那样在时代浪潮当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向上的心态,树立一生为祖国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远大理想,构建昂扬向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

类似地,还有杜甫,生于安史乱世,他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却遭大风破屋,大雨而至。这对于一个才华横溢、满腹诗书的大诗人来说,是多大的一个痛苦,也是多大的一个嘲讽!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没有单独地、孤立地去描写他自身的痛苦,却由自身境遇联想到天下寒士的痛苦生活,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实在是伟人胸怀,实在是崇高境界。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这些积极因素,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百利而无一害。

二、隐居田园,躬耕僻野,借创作书写美好情怀

与范仲淹相比,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更加动乱,整个国家几乎要濒临崩溃,他与范仲淹一样在出世之初满怀救国之志,但官僚特权、门阀制度很快就使得陶渊明意识到了自己力量的卑微,在层层加深自己对于刘裕证券的不满与憎恨之际,却没能像范仲淹那样“我以我血荐轩辕”,而是采取了隐居田园,躬耕僻野的做法,借自己源源不断的创作来寄托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自然贴切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给千百年的中国人创设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桃源仙境,让我们在疲惫之余,痛苦之际借此慰藉,聊以宽慰。这一点在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五先生传》等中学语文诗文篇目中皆有体现。学生在欣赏这一幅幅浸透人性之美的图画时,很容易耽于幻想而不可自拔,陶醉在美丽的乌托邦理想当中混混沌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讲授这些教材篇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注意到这些美文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告诫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意识到社会黑暗与腐败,并勇于坚决与之决裂已然难能可贵。但只是沉浸在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把美好的理想付之于具体的实践与行动,为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而迈出坚定的步伐。

此外,像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等诗句,我们也要联系全文主旨和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心态调整等方面因素综合讲解,加以积极引导,莫要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

三、主动等待,伺机求荐,在迷茫中心存希冀

在范仲淹与陶渊明之间,有相当比例的古时文人,或自觉力量不足以和社会主流相杭衡,或暂避锋芒,在煎熬与等待中寄希望于当时的封建统资者良心发现,再次抛出橄榄枝,或主动寻求引荐之人,百般碰壁却希冀尚存,等等。我们在分析他们的诗文篇章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指出其心怀天下,试图东山再起的心情可以理解,境界也可以肯定,但手法与策略上却值得商榷。充分分析这些情况,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宏观地认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我们就要肯定苏轼抱负天下,为国为民,不拘于密州一角,放眼中原的气魄是值得肯定的,但仅仅寄希望于皇帝派遣使节甚至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的实际工作有意义得多。再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本已消极,如再卑微地静待张丞相施予援手,可怜自我,似乎更有悖于古时文人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的性格。

总之,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要传承传统文化,古典意蕴,我们更要从这些诗文作品当中一窥古时先哲在失意之后的心态与情怀。一方面,它有利于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另一方面,它对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念、人生节操的树立与成长同样意义深远。我们当积极挖掘古诗文内涵,在促进中学阶段素质教育方面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姚秋霞.从古诗词中看生命悲感对文人的影响[J].名作欣赏,2007,(10):96-97.

[2]王志祥.同是天涯沦落人,别样心境别样情——古代失意文人心态浅析[J].语文天地,2011,(8):87-88.

TAG: 中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