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乾坤大挪移”

浏览191次 时间:2014年1月07日 13:18

戴金凤

(句容市第三中学,江苏  镇江  212400

  要:学习正迁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从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 启发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为学习迁移提供有利条件;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迁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的题目讲过好多次,同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做过很多个,可是考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归结为学生没认真听,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是没听,可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弄懂,他的知识体系里面还没有把这个问题完全的融进去,他的知识还没有“迁移”过来。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数学迁移可以分成: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和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

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正迁移能力呢?

一、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 启发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为学习迁移提供有利条件

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或相似的因素就能产生相互迁移的现象。它们之间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布卢姆(Bloom,.B.S)认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能开始新的学习。他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认为只有巩固和清晰的知识才能迁移。因此只有当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巩固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学习,再进行另一种学习,才不会产生负迁移。并且原有学习越理解越巩固,对新学习的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挖掘出隐含在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用数学思想武装起来、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有远见和洞察力,游刃有余地进行知识迁移。

并且,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交给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钥匙”——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极限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等等都是数学思想的灵魂。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数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众多事实证明: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似而不同时,“先入为主”的原有知识常常干扰、掩盖或替代新知识,因定势而出现负迁移。正如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言:“妨碍人们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

思维定势是产生知识负迁移的主要产生原因,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因为思维定势具有强大的惯性和顽固性,所以,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可以说,它是产生知识的负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了。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减少知识的负迁移,就必须要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而克服思维定势的一般方法就是广开思路,发散思维。

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在应用以上所列方法时也不要僵化,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让自己导演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为迁移而教的主题,不但自己要切实做到为迁移而教,同时还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为迁移而学,让课堂少一些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多一些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意义学习。既要注重课本上理论问题的训练,更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情感、知识、技能的迁移,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树立迁移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布卢姆.认知领域[A].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M].

[2]张守臣.心理学教程新编[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TAG: 教学 如何 数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