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文史类论文 >> 新闻传播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苗族舞蹈形态及其动律研究

浏览369次 时间:2020年5月26日 17:24
  苗族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文 化角度来看,苗族舞蹈具有艺术美感和民族性的融合特 点,苗族舞蹈种类较多,在我国广泛分布,而且参与舞蹈 表演的人数较多。苗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精华, 透过舞蹈,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苗族文化。从当前的情况 来看,苗族舞蹈主要包括芦笙舞、鼓舞、团圆鼓舞等,不 同的舞蹈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动律,也正是因此,才展 现出苗族舞蹈独特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则针对苗族舞蹈形态及其动律展开研究。
  一、苗族舞蹈形态分析
  由上述可知,芦笙舞、鼓舞、团圆鼓舞在苗族舞蹈中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本次研究中重点从以上三种舞 蹈入手。在苗族舞蹈表演中,舞蹈形态往往是表演者内心 世界的呈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苗族舞蹈已经将人的 心理特点进行的准确的定位和把控,并通过舞蹈形态的变化进行传递和表达。
  芦笙舞
  在苗族舞蹈中,芦笙舞主要表现为男性舞者一边吹芦 笙一边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舞者所呈现的舞蹈动作主要 包括脚踝、胯部以及膝盖调整和变化,整体舞蹈形态呈现 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在苗族地区,芦笙舞因其独特的呈现 形式被广泛流传,其中广西西部以及贵州西北部最为盛 行,在苗族地区的很多民俗庆典中会被安排进行芦笙舞的 表演,而且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年轻男子会通过表演芦笙舞来吸引异性。
  鼓舞
  在苗族舞蹈中,鼓舞的表演则是以固定的木质鼓为核 心道具,表演者以特定的艺术形式进行敲击,在敲击过程 中表演者会呈现出不同的形体变化,再加上参与人数的不 同,苗族鼓舞通常被分为双人鼓舞、跳年鼓舞以及调鼓 等。苗族鼓舞通过独特的舞蹈形态,突显出力量与美的融 合,并且,在鼓舞表演过程中,很多表演者的动作会随机 应变,进而展现出鼓舞的协调性。在舞蹈表演活动中,借 助鼓乐能够对现场进行氛围渲染,而且根据鼓乐节奏,能 够帮助舞蹈表演者有序开展表演活动,借助鼓乐所展现的 舞姿,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艺术美感。而将鼓乐作用于舞 蹈,能够使舞蹈更加具有情感,通过舞者,能够引导观众更好的领会舞蹈所包含的情感。
  团圆鼓舞
  在苗族舞蹈中,团圆鼓舞是以歌舞共献的方式进行表 演,在表演过程中,一名鼓手会在舞台中间进行击鼓,其 他表演者则分布于四周,并根据击鼓的节奏进行绕圈舞 动,在阶段性的击鼓表演结束后会穿插山歌,然后如此进 行循环。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击鼓表演者会为舞蹈表演者 提供节奏,而且提供的节奏变化灵活,如轻快明了或舒展 缓慢,而舞蹈表演者则通过摆腰摇手来进行配合,在团圆 鼓舞中,舞蹈表演者所呈现的动作主要包括大摆、细摆以及小摆三种,而摆腰摇手也是团圆鼓舞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苗族舞蹈的动律分析
  苗族舞蹈是在当地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及摸索中逐步 积累形成的,而且很多舞蹈形式是在劳动者们无意中创作 完成的,舞蹈往往是劳动者生活理念以及内心世界的写 照,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手臂、腿部的摆动,或屈 伸、跳跃、扭动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在舞动过程 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动律,这也使得苗族舞蹈展现出相应的 艺术价值。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必要的走访调查 从中了解到,苗族舞蹈的动律发展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的劳作方式及生活影响下的舞蹈动律
  苗族舞蹈艺术的出现,与当地人民的劳动生产及生活 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从律动特点来看,很多表演 者会通过舞蹈来展示棉花纺织、收割粮食、推磨等规律化 的动作,在一些舞蹈中的身体扭转动作则是当地劳动者进 行打铁、抽剑等劳动方式的艺术化体现。透过苗族舞蹈, 可以深切体会到当地劳动人们的勤劳、善良和淳朴,使人 们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一些大型的团体舞蹈中,更能够展现出村寨之间的团结友 爱,舞蹈表演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苗族人民劳作方 式及生活理念的传递。又如,《踩鼓舞》表演中,舞蹈演 员所展示的动作是日常劳作中纺线、种地等动作的艺术 化,在舞蹈中,主要通过双手的摆动来进行展现。再如, 在团圆鼓舞的表演中,表演者会利用舞蹈中的跳跃或击鼓 等的动作来展现舞蹈艺术的律动之美,还会融合激昂豪放的音乐来带动听众的心绪。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舞蹈动律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苗族人民主要生活与湘西附近, 此处温差较大,而且地理位置分明,为了更好的生存下 去,当地人民需要摆动身体或扭动双脚来活动身体,以抵 御寒冷,长此以往,则形成了有规律性的身体摆动和双脚 扭动。正因如此,在长期的规律化活动中使得当地人们的 体质得到了增强,而这一规律化的活动也逐步形成当地别具特色的舞蹈艺术。
  心理状态影响下的舞蹈动律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苗族人民的生存发展过 程,很大程度表现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但是在改造自 然过程中,当地人民也逐步意识到自身智慧以及力量方面 的不足,如自然灾害出现后让人们感到的恐惧和无奈。在 这种情况下, 当地人民则开始通过对自然界动植物、山水 进行模仿并想象出各种神明来进行膜拜,通过这种方式来 获得内心的抚慰,在长期的发展中,苗族人民则将其模仿 行为和膜拜行为逐步演化为舞蹈,如在很多舞蹈动律中就 是在猴子进行模仿,因为在苗族人心中,猴子就是机灵、 敏捷的代表,通过对猴子动作与生态的细致观察,然后将 猴子的体态特点融入到舞蹈中,并通过舞蹈表演中鼓点的配合来进行展示,进而展现出独特的的舞蹈动律。另外, 苗族舞蹈动律还包含有膜拜神灵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来 获得内心的平静,从中也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面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鼓点及打法影响下的舞蹈动律
  苗族舞蹈的发展演变过程,很大程度是受地区差异和 人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以鼓舞为主要舞蹈的地区,表 演者会以敲击鼓边和敲击鼓面相配合的方式打出节奏,然 后引导舞蹈表演者进行表演活动。而且,很多击鼓者的左 手击打节拍和右手击打节拍会不同,这种打节拍的方式充 分展现了苗族动律的智慧性,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够更好 的吸引观众。在苗族舞蹈中,通过鼓点及打法的变换,进 而为舞蹈表演中提供变化多样的节奏,如轻快灵动、轻盈 舒缓,但是不论节奏如何变化,都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苗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重 要代表之一,其呈现出独特的舞蹈形态和动律,而且舞蹈 形态的和动律的形成与苗族人民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系,通过舞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 了解。而且,苗族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播,对于推动我国整 体艺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从长远的 角度出发,为了更好的传承苗族舞蹈文化,可以在专业艺 术教育机构的协助下加强专业化苗族舞蹈人员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推动苗族舞蹈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杨天欣.解析苗族舞蹈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美兴,李强,李晓量.贵州黔东南苗族舞蹈的传承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袁定基,张原.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刘剑,王唯惟.贵州苗族舞蹈的场域性和生态性[A].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卷
  郑荣荣.贵州苗族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评鉴
  潘琳.贵州苗族声乐中本土文化内涵的探析[J].北方音乐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