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让综合性学习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浏览136次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16:24

江灵芝

(温岭市箬横镇中学,浙江  台州  317500

  要:文字、文学、文化的东西应该是最能彰显语文味的,也是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趣味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点击文字,触摸文学,走近文化,融入生活,体验“语文”的魅力和精深,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本文结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现“语文味”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味;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将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揉和到了实践活动之中,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因此,深受我们这些语老师的青睐,也倍受学生的喜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有不少困惑和误区。例如曾听一些语老师在学生考完试后说,这次我没让学生背记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点,学生肯定不会,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怎一个“背”字了得,它注重的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另外,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可以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过分的注重综合,容易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沦为“大众情人”,从而混淆了其与班会课、历史课等其他课程的区别。而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应该将语文综合学习上成其他课,更不能用一个“背”字解决。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必须应始终洋溢着语文味。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笔者认为:文字、文学、文化的东西应该是最能彰显语文味的,也是最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趣味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点击文字,触摸文学,走近文化,融入生活,体验“语文”的魅力和精深,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

    一、点击文字,体验魅力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言文字则是语文能够轻舞飞扬的翅膀。要想让学生能在博大的语文世界里恣意徜徉,就必须借助语言文字这对翱翔的翅膀。关于汉字的魅力,小学教材里有提到,高中教材里有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唯独初中没有,以前教材里也还会提及造字法。也许是缺少这一部分内容的集中学习吧,错别字现象在初中学生中比较普遍。针对同学们平时出现的错别字现象,结合《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以口诀的形式说形近字的区别,如“关巳不关己半开半闭是个已”,通过这个口诀,学生很容易将这三个字区分清楚。二是说说汉字的造字奥妙,体验汉字的魅力:如家是有房子,房顶下还养有猪,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和谐、温馨的地方才算家。让学生 “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让学生去翻阅书报杂志,搜集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这种活动固然有效,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老师以传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文解字”也未尝不可。

    除文言文外,初中教材中所有的现代文在文后基本都有“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它实际上是一张课文的词语表,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本课重点词语的提示与整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地区的学校基础不等,这张词语表并不具备普适性。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词语闯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细化词语学习

    首先要把这张词语表做细,根据学生的词汇积累情况,对课后的词语表进行调整,删去看起来难学实际已经掌握的,增加看起来简单学生实际还未掌握或容易混淆的,以此加强词语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其次要细化词语教学目的,明确应掌握的词语总量,注意词语落实的几个梯度:认读,书写,理解,运用。词语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忌模糊表述。最后要细化词语落实的过程,要及时通过听写、语用训练等检查学生词语落实的情况。

   (二)活化词语学习

    例如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彩虹跨海    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    巨龙卧波  

            ,杭州湾                             ,长三角            

  ②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

                                                 

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既有对联知识的运用,又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既有地域特点,又有时事背景融入。词语落实避免了机械呆板,让学生在生活化语境中灵活运用。我们再结合八册下纪伯伦的《雨之歌》让学生进行有效而灵活的词语练习:《雨之歌》要掌握的词语有“天穹”、“千山万壑”、“璀璨”、“镶嵌”、“绽开”、“翱翔”等,结合文章梳理词语,并以这些词语为切口疏通文意,让学生挑选其中几个词语拟写对联。如:“璀璨珍珠镶嵌绿野大地,晶亮银线装点千山万壑”,横批:“雨润万物”。可见,综合性带来了语文学习无涯的广阔和自由,但“语文味”却始终是综合性学习独特的美感和芬芳。守住语言文字的根,便是守住了语文这方故土。

二、触摸文学,体验韵味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诗词就是中国文化。”教材编排了《古诗苑漫步》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海洋浅滩上拾取一两颗精美的贝壳,从而让他们对这片浩瀚的文学世界充满探索的情趣。让在诗词中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和文化馨香,在诗词中倾听伟大而善感心灵的搏动,领略真善美的真谛。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以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所出现的古诗词为基准,结合课外搜集,各小组选择一个专题,按照编写要求辑录成诗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并体验学有所得的乐趣,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积累的基础上,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试着学会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表达一种感受。比方学生可能会积累“别离——在诗词中悄然绽放”这样一个专题,里面可能会辑录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里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赠汪伦》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唯《送元二使安西》里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然后让学生化用诗文(通过剪裁、修改诗文名句、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语言),表达对离别的独特感受,比方可以这样表达:萋萋春草绿了王孙思归的眼眸,悠悠潭水承载着汪伦别离的泪水,别离让洛阳亲友感受冰心玉壶似的乡思,但天涯共明月的期许,海内比邻般的相知,让别离也充满了春意融融的绿色希冀。这种尝试在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诗词文化的韵味,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感性的雕刀细心镂凿诗词的玉石,诞生的将是精美绝伦的惊世璞玉。

    结合所学课文开展读画、读写结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比教师布置单一的文字性作业更有趣味。例如学了八册上第二单元《老王》《台阶》《背影》《阿长与<山海经>》《信客》后,笔者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的人物形象作深入分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画像或撰写人物颁奖词或者是墓志铭。有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画出了多病、善良、穷苦的人力车夫老王等画像,有些则写出了精彩绝伦的颁奖词或墓志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比文字性的作业更有意义,更受学生欢迎。语文学习不能狭隘,应该重视各学科的联系和整合。

三、走近文化,体验精深

《到民间采风去》这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是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出发的:其一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主动性,按照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所以我们对主题活动的定位是——到民间采风去之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其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触发进行体验和思考性的记事写作。这种活动体验,学生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对现实生活中“非遗”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通过关注与透视身边的“非遗”文化现象,从而培养敏锐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思考性叙事协作的能力。它的活动流程是:策划选题→采访调查→经历体验→展示成果→反思总结。

感受“非遗”——我看温岭“某某某”(简案)

活动目的:关注温岭“某某某”,感受温岭“非遗”文化。

活动过程:

 1、策划活动

⑴选题提出: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决定对温岭“某某某”进行调查分析。

⑵制定计划:全班分6个小组,每组8人,各组选一个组长,并每人有明确分工。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时间、单位、内容等。

2、实施活动

⑴各小组进行调查活动,每次调查后填写好调查收获表。以便对这些收获表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材料,发现问题。附调查收获表

小组名称

 

组长

 

组员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发现问题

 

提出观点

 

⑵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交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结论,进行体验和思考性的叙事写作,并准备在班里进行汇报、展示。

3、展示活动

附:我看温岭道情  箬横镇中学八(6)班 江乾

温岭道情是指分布于温岭市范围内的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

温岭道情历史悠久,大约始于明末,盛于清代,尤以清末民初最为流行,那时时局动荡,天灾人祸,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少饥民为求温饱求师学艺,以排街、道情、莲花等形式求乞于山野村落、街头巷尾。当时在温岭境内,以新河、滨海、箬横一带最为突出,出现了不少较有名声的道情艺人。到了抗战后期,白峰中库的度四(已故)、高龙的李梅宝(已故)、西浦的陈宝玉等人唱道情的名气差不多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但是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姓,都在他们的名字前加以“讨饭”二字。解放后,道情艺人翻身得解放,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曲艺协会,陈宝玉还当上浙江省曲艺协会的理事。1964年,由白峰乡毛中满作词、县文化馆陈定夫配曲、箬横镇林作鉴和江素云两人演唱的温岭道情《小宝妈》,从箬横镇一级一级一直唱到杭城,参加全省农村文艺汇演获奖,并被灌制成唱片而轰动全省。

如今,在音像店里也能看到温岭道情VCD,是由温岭的几位民间艺人——新河的张声平、箬横的蔡振法和朱振芳等演唱的,如《天风报》、《黄金满打台州》、《双珠球》等,据音像店老板介绍这些VCD还是有些销路的,说明道情这种民间曲艺形式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据了解,这些VCD是台州天碟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出品的,我想该公司为温岭的道情民间艺人出版VCD,除了商业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是抢救“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实际行动。

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关注本土文化,感受乡土“非遗”的文化内蕴,在厚重的本土文化中汲取“语文元华”,并让学生得到触发进行体验和思考性的记事写作,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培养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四、融入生活,注重实践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有关资料是这样定义的 “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新课标中提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在教育学生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其实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许多共性的,那就是融入生活,注重实践,指导学生在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让学生明白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并最终引导学生用最准确的方式表达。

“东风夜放花千树”。只要教师立足教材,开拓资源,并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个“牛鼻子”,那么洋溢着“语文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这棵花树就会越开越灿烂。

参考文献:

[1]李新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凸现“语文味”[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干红姿.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月刊,2011,(1).

[3]张艳霞.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研究[J].文学教育,2012,(2).

TAG: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