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初中语文早读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浏览126次 时间:2013年10月24日 16:38

王金花

(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学校,江苏  南京  211157 

  :本文从当下初中语文早读课的现状说起,针对自己的学生的读书现状,具体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试着从早读的现状分析、加强早读训练的理论依据、加强早读训练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早读课朗读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早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早读课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涉及到的“早读课”,是指由学校统一规定或安排的、有教师参与指导的、在教室中进行的活动。语文早读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做法:

(一)早读课变成“杂读课”

许多教师对语文早读课缺乏理性的思考,加之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顾名思义,“早读课”就是要突出“读”,于是乎,整个教室乃至整个校园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有大声朗读的,有小声默读的,有读白话文的,有读文言文的,有读小说的,有读散文的……直至下课铃响,只求其“声”,更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缺少情感的投入,使朗读流于形式。同时,在长时间的大声朗读下,学生的精力受到了大量的消耗,而无任何的收获。

(二)早读课变成“齐读课”

教师让学生把课文从第一课齐读到当前进度讲授的新课,再从新课齐读到第一课,如是循环反复。在全班的齐读中,学生容易“跟着感觉走”,注意力得不到集中,更有学生怀着“滥竽充数”的心理,装装样子而已,其结果是学生读的昏昏欲睡,索然无味。  

(三)早读课变成预习课或复习课

受“应试教育”、“升学率”、“知识中心”等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是分秒必争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早读课自然就变成了预习课或复习课。 

(四)早读课变成检查课

教师在早读课上逐个检查形形色色的作业。  

语文开设早读课由来已久,而这样的问题也由来已久!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没有明确认识早读课的目的、作用、内容与形式的结果!

二、加强朗读训练的具体措施

(一)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早读课读书好,进而好读书

学生把早读课当成补充睡眠的良机,赶作业的绝佳时间、由睡梦状态进入课堂的过渡时间等等,很多学生认为,早读课是一堂自由的、休闲的课!可见,学生们对早读课的目的与作用还认识不够!我们老师必须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提升早读课的重要性!

“语文原来是读的学科,朗读,应是语文的魂!”叶圣陶先生把朗读当成语文的魂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必须把语文“读出来”!有效的朗读可以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它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的美,言之不尽,意味无穷。只有多读,多品味才能感受到。比如诗歌,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尽,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许多词曲极富绘画的美感,我们只有反复诵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和色彩,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还有一些文言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多诵读,才能口味到流畅婉转,错落有致的语言美。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1、丰富多样的读法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要求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早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采用集体朗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早读,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早读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法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早读,这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皇帝的新装》,还有《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七年级上册)等,我都采用这种朗读方式。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中,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2声情并茂的范读。在早读课中,老师要做好范读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自然能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课文,老师要仔细揣摩,认真体味,在琅琅读书中受到多元化的感悟,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澎湃的示范性朗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因为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也可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早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老师范读,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展示给学生;学生朗读,则是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反馈给老师。范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感情能否共鸣。师生共读时那会心的微笑,不正是心灵的直接沟通吗?

3、诗情画意的配乐读。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俞文豹《吹剑续录》曾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不同的“唱”的情态,正是如今对词的朗读情态。苏轼的《江城子》、辛弃疾的《破阵子》、范仲淹的《渔家傲》,读者敞开胸怀,慷慨激昂地放声朗读;温庭筠的《梦江南》、李煜的《乌夜啼》、李清照的《醉花阴》,须紧蹙双眉,浅吟低唱,在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配以或豪放或悲怆的音乐,更能帮助学生欣赏苏、辛的旷达豪放、温庭筠的淡雅清新、李清照的婉约含蓄,在潜移默化中,欣赏品位提高了,也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如《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一文,我在早读课前录下陕北高原后生们打腰鼓的雄壮声音,壮阔、豪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朗诵家铿锵激昂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入击鼓的现场,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朗读课外美文《珍珠鸟》一文,我录下“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画面和声音,读时抒情缓慢,把人与小鸟之间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相当成功的效果 其实有很多乐曲都可以用用到我们语文早读课上的,教师要善于搜集,为自己所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强.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前言[M].

TAG: 初中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