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探析

浏览111次 时间:2013年10月25日 14:44

             吴丽艳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内蒙古  赤峰  025500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修订后,一些学校的教师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教学中做了进一步的的修正与探索,但表现在课堂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所真实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及对策。以期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做深入思考,还语文课堂真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模式作怪,课堂“同题同构”

新课标的修订,使有些老师似乎更急于期待找到一种万能的新模式,让自己的课堂与新课标的倡导的精神尽可能的拉近、吻合,于是在模仿杨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纷至沓来的模式之后,自己五花八门的新模式又开始诞生。因此就有了听课时尤其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老师的课,“同题同构”,程式化强、千人一面的感觉。

在“带着脚镣”下“跳舞”,教师的教学的个性如何得以张扬?我们提倡学生要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么老师又怎能缚在的模式化圈子中设计自己的教学?致力于搞课堂教学模式,用于规范一下刚入岗的新教师可以,倘若统一了要求,那只能是囚禁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们的宝贵思维,束缚了手脚。内容千差万别、学生各不一样,用统一的模式去套,无异于“刻舟求剑”。“教学有法,而又无定法”,不可一概而论。其实教师只要深入领悟了课改的精神理念,就该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二、设计繁杂,求全、求多

老师们总想面面俱到,在一节课上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一个个小问题连珠炮式地接连抛出,让学生应接不暇。很多时候学生来不及做深入思考、更难于做到全员参与完成。课堂时间被诸多问题塞得满满的。整个来看,缺少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够引起学生用比较集中的时间读书、思考的主问题。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课堂学习的质量谈何提高?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实在应该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理清主线,目标集中,训练落实。

三、“读”在缩水,追求表面风景

如今,此花拳绣腿之风渐已平息,但是传统的朗朗读书老师们还是不愿拿到课堂上。老师们舍不得多花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就急于把自己“看似华美的问题”亮”出来。学生阅读不充分,甚至慢一点的学生一遍还没来得及读完,就被老师用问题催促。学生们缺少了充分阅读文本的“根基”,哪来能力与老师“密切配合”,展示接近“标准答案”的“精彩”!

新课标反复强调:“应该让学习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离开了对文本的阅读,新课标的这些精神怎么来实践呢?

四、架空文本,漠视工具性

一位老师上星新一的《喂——出来》,课前出示学习目标——明确主题,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强调只有此一个目标。)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6位学生自由谈初读感受(学生基本都从环保意识角度谈),接着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评人物,一节课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如此虽然没有给人抓到肢解文本的把柄,也不零敲碎问了,却走向了另一端,粗浅的表层化的感受性阅读,总觉得这节课缺少了点什么。这个预定目标是完成了,作为一节语文课,《喂——出来》只应该有此一个学习目标吗?这篇科幻小说生动的语言、合理想象的写法对于写作语言平淡、只会写出所见的学生来说多么有启示意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削弱了对语言的把握讲内容和割裂了内容讲语言一样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将语言和篇章结构弃之不顾,只关注思想内容,就会架空文本,泛化人文,使语文课失去得以存在的根本。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必须要统一的,不能顾此失彼。

五、多元解读,不敢纠错

《语文课程标准》写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都是新课标旗帜鲜明的对语文阅读教学所做的提醒。但实际的课堂上,学生的多元解读有所偏颇,甚至误解的情况却也并不鲜见,我们的一些老师也许是因为舆论大势所迫,生怕冠上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扼制学生思维创新的恶名,只是予以附会肯定,或含糊其辞,不敢明确给予修正。

学生的多元解读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应是相悖的,创造性的翅膀不可任意偏离文本。如此,连正确点拨引导都不能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何以谈得上促进学生的思考?

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让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打了折扣,要让新课标的精神更好的贯彻到课堂,关键还是得靠我们教师自己深入思考原因及对策。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1
、教师对语文课的性质与根本任务理解不到位。要熟知课程标准精神,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2、语文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窄,老师们急功近利。

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只是限制在语文课本中,基本与外界隔绝。教师要更新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仅仅就课文学课文是不可取的,要以课文为例学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教师的责任不是把一篇篇文章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而是要“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有能力把要读的书都装进自己脑子里去。肯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3、教师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质疑,只要有耐心,学生会给我们惊喜,会逐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语文的。

4、教师文本意识不强,缺少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老师们往往唯“教参”是瞻,惰于思考,禁锢了自己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在阅读文本、研读教材上语文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强化文本意识,给学生做好表率。教师首先有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才能在学生畅所欲言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另外,语老师尤其需要广泛涉猎,不能让自己的阅读能力逐渐退化,阅读视野渐趋狭隘。一位语文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给她的学生带来多么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宏远.课堂教学模式化带来的思考[J].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文件.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课堂教学基本要求[J].

[3]徐长林.“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整合教学目标”的实践探索[J].

 

TAG: 课堂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