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浏览150次 时间:2013年9月26日 17:22

王元福

(西安市西光中学,陕西  西安  710043

 

  要:古诗词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很多教师只注重应试性,而忽略其人文性,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法引导,导致学生既不喜欢也不重视古诗词的学习。语文教师应重视向学生传授鉴赏古诗词的要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与感知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块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给我们民族以巨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历代文人墨客在古诗词的熏陶感染中激起对祖国的热爱,形成了强烈地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化身,那么古诗词一定是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古诗词教学一直被看做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可是现行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背诵默写,轻阅读赏析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功利性。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以达到试卷一字不错。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学习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体味和韵味的欣赏,却过于关注如何把一篇篇精美的古诗词化解为一道道枯燥乏味的试题。

(二)“权威”解读,忽视学生个性体悟

多数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没有自己独特见解,仅仅只是借用前人说法,或是参照某些“权威”赏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被接受”的境地,教师通过预设几个问题,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并让学生接受。这样,不仅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感悟。学生很难在诗词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更不用说得到自己的独特体会了。每一次的诗词鉴赏课,教师成为了权威,教参是准绳,教学方式模式化、流程化。

例如,教师讲授《长恨歌》时,在学生诵读一遍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什么?”学生们均踊跃发言,有的认为唐玄宗荒淫误国,有的认为作者是在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忠贞爱情,还有人为是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等等。教师在听取学生回答之后,根据自己课前教案的设计就仅仅肯定了“爱情说”,对学生的其他解读就不置可否,并未作出及时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悟,仅仅重视所谓“权威”解读。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要领

初中古诗词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点鉴赏要领,企盼与同仁交流。

(一)感知诗词意象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上面记载:“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又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刘勰所说的意象显然是指意中之象,即意念中的形象,既出于感情,又与作者心志包容。

“意象”是分析鉴赏诗歌的特有词语,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景物。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文由九种意象组合成了依附秋郊夕照图,言简义丰,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因此,诗歌鉴赏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象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从而进入诗词的意境,领会诗词主旨。

(二)领略诗词意境

意境,简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境便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并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正如古诗词评论者所说,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不仅是情景交融的,更是情境相应的。

例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景中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为赏心悦目之事,但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眼里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诗句情景交融,相映生辉,造就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三)感悟古诗词的含蓄美

司空图《诗品》有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古人是十分重视诗文的含蓄美的。含蓄美在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景物为情思、托物起兴、讽咏时事、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

例如,景物为情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首句展示了壮阔的风光,堪称绝唱。“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高山反衬下的孤城,透视了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夜雨寄北》堪称虚实结合的典范。“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之景,秋雨中,羁旅之情溢于言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在想象中,独辟新境,不再诉写愁苦之情,转笔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实景,再以“何当”化实为虚,余韵无穷。

四、总结

古诗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初中学生来说,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也是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最佳素材。让学生通过诗词鉴赏的学习,认知美,感受美,表现美。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许多教法改革,诗词教学在一片热闹与鼎沸中进行着,可是冷静下来,学生又从中收获了什么?学生依然一片茫然。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结合诗词教学的特点,立足文本,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判读和情感体悟,才能真正做到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伯海.历代唐诗论评选[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2]谢桃坊.中国词学史[M].四川:巴蜀书社,1993.

[3]黄润苏.古诗词教学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4]张桂丹.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反思[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2).

 

TAG: 初中 古诗词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