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在高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中开展未来型教学的思考

浏览259次 时间:2018年1月29日 14:35

大学生人文素质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并寻求发展的领域。近几年来,高校的人文通识教育一直处在一个较热的发展势头,是因为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专业化教育备受重视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文教育的薄弱所导致的不少问题。诸如大量理工类专业学生在人文基础知识上的严重欠缺;大量大学生在人生和道德价值观上的偏差导致的社会问题等也迫使高校教育中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成为今天与大学生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高校教育实践。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其并不能像专业教学中的知识和技术传授一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思考人文素质通识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上,也需要有更多切合教学实际的探索和思考。

“三型结合”是高校人文素质通识

教育未来型教学主体的必备素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思想素质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而要将知识的传播顺利的接驳到接受者,就需要实现艺术化的创新教学。为满足教师与学生的这三个条件,那就必须要具备“学习型”、“反思型”和“创新型”三型结合的主体素质。对于教师而言,开展人文通识教育,首先要具备的就是扎实而广泛的人文知识内涵。诸如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教育,不仅要了解中国历史,还要对中华文化的哲学内涵、思想源流要有准确而精深的研究。此外,还要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科学、艺术、医学、教育等知识。教学实践中的方式方法都是需要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所以学会反思,是未来型教师要具备的主体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不光教师要具备“三型结合”的教学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让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逐渐培养出“三型结合”的学习素质。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一开始所主张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学习,哪怕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也要“先记住,再思考”。未来型教学发展的要求势必会深刻的触及到这一传统问题。对于人文通识教育来讲,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对人文学科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这也是对人文通识教育课程的未来需求。

新媒介在高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中的合理利用势在必行且尤为重要。

处于大学阶段的年轻学生在接收新事物,尤其是能够迅速建立多元交流沟通的新媒介的接受意愿和能力是最为强烈的。游戏性、趣味性的交流平台是当今年轻人生活中早就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几乎所有具备正常生理机能的年轻人都离不开在网络交流平台中的虚拟化生活,那么这就对采取相应形式来开展教学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考量。

人文素质通识教育在利用新媒介开展教学方面应该说值得尝试和探索的空间还十分广泛。不同人文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都可以通过新媒介的传播方式让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并引发思考。以带有情节性的叙事方式引入,兼具视觉化效果的直观展示,能够迅速的将学生导入到适当且具有同感的教学氛围之中。在了解并掌握客观事实的同时,恰当的引入多层面的思考,引发学生联想,这样就能第一时间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层面的理解。诸如历史类的人文课程,可以采用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传递历史中的情节事实。

而像一些诸如哲学、政治理论类较为抽象的人文学科的依然可以合理的利用新媒介开展教学。这一类课程涉及到一些形而上的理论教学时常常因为理解上的困难而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而通过分析思想开拓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来源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了解其理论产生的契机和原因。这一点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媒介来得以很好的实现。

构建良好的教育和学习心态是人文素质通识教育未来教学主体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在强调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实现创新的基础就是创新主体的心理状态,而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又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首先要具备稳定且能抗压的心态。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势必会影响教学中的方法方式,积极的利用新媒介、新方法实现教学实践的改进也是每个老师都将会面对的挑战。如果只是抱着原有的旧习惯、旧思维,那就很可能会在新要求下产生情绪波动和不稳定的心态。这既会影响教学实践,也会阻碍教师的发展进步。

其次是要具备尝试新方法、新模式的胆量,具备改革自身教学和思维的魄力。将原有教学模式中值得保持下去的部分良好的进行传承和发扬,值得改进的部分通过新的尝试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谨小慎微的教学态度只能适用在针对一些具体而敏感的问题时,在革新教学层面上,教师要具有一颗永不守旧的心,这样才能不断的实现突破,探索到真正适合不同学科教学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人文通识教育来说,结合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背景,新方法、新模式的尝试才是最终实现将自身学识最为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迅速内化的可持续性途径。第三就是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培养学生不骄不躁、持之以恒的学习心态。这就需要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类型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心理引导,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相互对应。未来型的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时期都需要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课题。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学主体认识并接受了新媒介、新思维对于当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高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在未来教育中还有相当大的教学提升空间,要如何实现教学中的效率最大化,实现教育推广成效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共同面对、不断思索且勇于实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