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浏览261次 时间:2019年5月09日 10:18
摘要:《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论述了明朝灭亡以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败亡以及原因。这本书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引发了思考,并被毛泽东同志列为整风文件。这本书的警示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启发和警示作用。
关键词:《甲申三百年祭》民心赶考路“赶考路”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文/姚炜
一、《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背景
1943 年初,国民党政府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这本书着力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要思想。他以看似公正的态度总结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的末年, 政治腐败,思想分歧,党派倾轧,民心涣散,流寇横行。300 年的明室,在李闯王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族的旗兵内外交侵之下,竟以覆灭。”暗示中国共产党和日本的入侵是要灭亡中国。面对如此污蔑,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反应,毛泽东同志更是专门电示南方局,要求撰写文章从学理上反驳《中国之命运》这本书。1944年1 月15 日,新华日报社委派乔冠华邀请郭沫若以纪念明朝灭亡三百年为由撰写文章反击国民党政府。
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以后轰动全国,使人不禁对明朝末年这段历史兴衰发出感慨, 同时文章所论述的崇祯皇帝、李自成和满清三方力量,让人们轻易得出结论,像崇祯皇帝那样腐败的政府灭亡是必然的, 更激发起中国人民对中国当时和未来的命运思考。
毛泽东同志就在读了《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后不久,在延安做《学习和时局》报告时,特别提到了《甲申三百年祭》,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 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对于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中共中央更是决定将这本书作为整风文件,供全党同志学习,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部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专题向全党、全军发了通知:“郭文指出李自成之败在于进北京后,忽略敌人,不讲政策,脱离群众,妄杀干部,实为明末农民起义留给的一大教训。作品对的重大意义,就是要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和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二、《甲申三百年祭》的文本主旨
《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论述的是明朝的大事件,因为1944 年正好是明朝灭亡300 年的纪念日。但是《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又不仅仅是一篇追忆明王朝的文章。明王朝的灭亡,不是一个看似简单呆板的历史大事件。而是一个当时看似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轰然倒塌。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击败明朝军队、逼死崇祯的大顺政权在明朝灭亡后的40 天也宣告失败。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和一个朝气蓬勃的农民政权,为何会都如此不堪一击? 其中的失败的原因正是《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要阐述的主旨所在。《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重点论述了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灭亡的原因, 郭沫若认为明王朝和大顺政权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第一个明朝政府的腐败,第二个李自成部队骄傲自大,第三个明朝和李自成都先后失去了民心。
其中,明政府统治集团的腐败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郭沫若认为,崇祯时期,明朝整个统治集团从上至下腐败早已深入骨髓。“自然崇祯的运气也实在太坏,承万历、天启之后做了皇帝,内部已腐败不堪”这是郭沫若对给当时明朝灭亡做出的历史性论断。其中《甲申三百年祭》中引用了崇祯怒斥当时整个明政府腐败问题的话。他写道,“…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
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崇祯是清醒认识到明政府腐败的问题,但面对腐败问题的时候,崇祯处置腐败的手段却是妥协忍让消极的,他并没有针对政府的腐败问题症结去对症下药, 而是借着腐败的名义去排除异己,希望自鷟??羂緃己能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权利。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重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而其中腐败问题却未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此一来,明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必然的了。
那么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为什么会做出自毁江山的举动呢。郭沫若就联系李自成的起义之路进行了阐述。李自成起义的时间比较早,但是他成大事的时间都比较迟,他一直起起伏伏,甚至有过差点自杀,直到崇祯13 年。他才阴差阳错得到一个转机,使他攻陷了北京,灭亡了明朝,几乎完成了他王朝梦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属于“暴富”,在短短的四年里就纵横整个北方,最后攻下了北京,灭亡了明朝,其军队的发展速度和成绩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暴富”之下,是很容易使人飘飘然。而事实证明,李自成不是刘邦,他进了北京城以后就开始得意忘形, 他陶醉于这突如其来的胜利之中不可自拔,他没有学刘邦的约法三章而是带头贪图享乐。而李自成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在忙着争权夺利“, 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夹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这样的状况自然失去了北京城老百姓的人心了, 更不要说一旁虎视眈眈的清兵岂会手下留情。
失去民心,是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失败的共因,也是根本原因,《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就重点分析失民心,崇祯时期的官场军队存在严重的腐败腐败,而腐败问题被日渐的扩大,再加上不断的对外用兵和镇压农民起义,使得税收不断的增加。而崇祯皇帝又没有加以有效遏制政权的腐败现象, 加速了民心的丧失“闯,人之所附。非附闯也,苦兵也。一苦于杨闡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城垒。再苦于宋一鹤之兵,而人不得有其室家。三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贼84知人心之所苦,特借剿兵安民为辞。一时间愚民被欺,风投降。
而贼又为散财赈贫,发粟娠饥,以结其志。遂至视賊如归,人忘忠义。其实贼何能破各州县,各州县自甘心从贼耳。”这短短几句话就将当时民不聊生的悲苦场景清晰展示在了人们面前。
李自成的部队在获得胜利后也失去了民心。李自成迅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民心。但是最后,李自成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民心。李自成在进北京之后,没有学刘邦进咸阳。进了北京就自我放纵,于是迅速重蹈了崇祯的覆辙。
三、《甲申三百年祭》的现实意义
1949 年3 月23 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毛泽东一只脚踏在吉普车上,风趣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
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 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语调沉了下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进京赶考是毛泽东同志对建立新中国的期许, 体现了共产党人忧患意识, 更是体现了勇于进取、居安思危的执政本心。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赶考远未结束”,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态度,续写“赶考”新篇章。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的时候就说是“进京赶考”。近七十年过去了,中国在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但当前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挑战仍然非常复杂严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赶考路”远未结束。
时至今日《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依然有着借鉴和警示作用。这本书的主旨有两个,一个是腐败和权力的问题;第二是如何看待民心。任何时期的当权者都需要面对解决的两大难题。伴随着权力而滋生的腐败问题一直都存在。一个政权有腐败问题并不可怕,最令人担忧的是当权者如何对待腐败问题, 如果当权者对腐败的态度是视而不见,不去加以遏制,那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在300 年后的国民党没有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也是在腐败面前他妥协了,蒋介石明明知道不反腐会亡党亡国, 但是他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去遏制腐败,导致国民党政府更加腐朽,最后失去了统治权。
那么如何去有效减少腐败问题的出现并且防止权力腐化的问题的发生?如何做好一位执政党?这是《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提醒着中国共产党,我们不能做李自成。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很清楚反腐的重要性, 从建党之初开始就没有从来没有回避或者轻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增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掷地有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显示中央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高举反腐大旗,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雄心壮志,有效的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反腐败斗争仍然严峻复杂,监管稍有懈怠, 腐败问题可能死灰复燃, 使得反腐大业前功尽弃。只要腐败仍然存在,《甲申三百年祭》就不能被后人忘却。
我们共产党人去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要以崇祯皇帝和李自成的失败引以为戒,不学崇祯李自成。对我们的今天的执政,尤其有借鉴意义。从古至今中国的历史上的明君就十分关注民心问题, 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写下了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言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段话,成为这个影响千古的经典语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深深影响着历代的政治家和学者们。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建立和发展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是我党的一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民众的关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那么从《甲申三百年祭》里揭示的教训来看,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好民心问题?
第一是党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一个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各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面对变化和挑战我们要始终有危机意识,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如果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也可能重蹈明王朝和李自成的覆辙。第二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手段,切实的改进共产党员廉洁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致力于构建好现代治理体系,创造出一个廉洁奉公,清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只有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全党务必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政治警示意义大于其史学价值,其中的哲理时至今日依然使人深受启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习近平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些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以《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为镜子,从中吸取教训和启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使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尽管时代变化了,但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本色不能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共产党员更应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远离“四风”。这样才能“自然进退不失其正”,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才能走好“赶考路”。
参考文献:
[1]杨庆旺.毛泽东与《甲申三百年祭》[J].学理论,2004.
[2]黄禹康《. 甲申三百年祭》成为延安整风文献前后[J].党史博采:纪实版,2011,(11).
[3]陈范华,常智敏.群众路线语意下党风建设的多维度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4]蔡震.重温《甲申三百年祭》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
[5]张廷玉,等.明史:第140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M].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姚炜,学历:硕士;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共如东县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职称:讲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