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基于重庆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浏览110次 时间:2013年12月14日 15:14

张啸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 400033

项目来源:该论文是重庆市科委2013 年度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内陆开放高地视域下的国际语言环境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stc2013jccxA00020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重庆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内涵发展,特别是外语类人才的严峻挑战。重庆外语类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规模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学生就业出口为学科建设导向、完善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内容、改革有利于强化学生能力结构的教学模式、创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培养环境,以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重庆建设好外向型经济出力。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发展;重庆;外语类人才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打造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本文中所说的内陆开放高地即是指这些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2008 7 月,重庆首次提出了力争5 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之后,随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及各项利好政策的落户,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实际利用外资已突破100 亿美元大关,对外贸易跨上300 亿美元台阶,世界500 强落户已达200 余家。。

相应地,国务院审批内陆综合保税区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11 年,已完成对西安、重庆、成都三大西部中心城市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布局。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将重庆两江新区、西安西咸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甘肃兰州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新疆准东新区列入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这些新区和保税区将引领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另外,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咸新区所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重庆和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由此来看,我内陆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即由大开放转向大开放。本文将以内陆典型城市重庆为例,探索其外语人才培养问题。

一、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外向型经济发展外语类人才为办学目标

重庆高校应相应地调整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念、语种设置等等,当地政府也应制定区域经济快速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重庆是内陆典型中心城市,其案例可以为其他内陆开放高地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长期以来,地方性在实用性外语类人才培养方面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广泛的生机与活力,被视为履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业形势在发生变化。各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办学特色,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需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结构,形成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所在。

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的重庆外语类人才承担的是将科学原理和知识转化为应用于重庆社会实际生产等实践领域的开发、组织、管理、工程、服务、指导等高层次专门任务。由此可见,其人才培养的主要价值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集成转化。因此,致力于学生具有扎实适用面宽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结构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依据这一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广度,使其在具有专业领域扎实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与其相近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为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设计、生产、管理等实践操作能力,在突出外语类人才特点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具有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群所共有的职业技能与运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使其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包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职业观,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等。以实现为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培养出具有合理广泛的知识结构、多向性的复合渗透能力、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 以就业出口为导向推进学科建设

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重建。按照先研究就业出口后确定专业方向的思路,在市场需求原则的指导下,针对各种学科问题进行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以专业与就业出口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本依据、坚持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针对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设置专业。首先,巩固发展基础学科,培植本土特色。培养大外语类人才培养专门人才要求集专业、行业、文化素质教育于一身,应坚持巩固发展适应面较广、口径较宽的学科专业。同时,还需要立足地方需求,突出本土性特征,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在巩固发展法、经、文、教、史、理、工、管等学科专业基础上,充分发挥近距离的感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优势,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为依托,面向地方特色传统产业、主导产业的市场需求,培植特色,体现厚德载物,崇实求真,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再有,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发展大外语类人才培养应用型学科专业。应积极发展应与时俱进,在传统学科专业基础上培育出新的应用型专业,面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适时选择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外语类经济人才,,提高为新兴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针对性, 既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益,又可以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内容,突出重庆特色

课程的设置要根据重庆自身特点,以满足经济社会需要为原则,积极开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庆外语专业课程> 才智 /87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

的设置要突出重庆特色,为重庆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1. 语言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板块:主要课程包括语音、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语法、翻译等,目的是训练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为更高阶段的专业方向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板块:主要课程包括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视听说、口译技巧、学术论文写作、翻译、英美报刊选读等。目的是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有一个理性、科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增强对西方文学、文化的了解。

3. 相关专业课程板块:主要是选修课程,结合实用语言课程, 配合学生分流培养及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甚至跨校选修课程,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能力的人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特长、市场需求进行相关课程选择。其主要专业方向包括外语教育方向,文化、文学方向,语言学方向,商务英语方向、旅游英语方向和涉外法律等方向。

4、知识应用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 由相关课程的实践活动与实验构成,如口译、笔译实践、旅游、经贸、文秘、新闻、教育等学科的基本技能实习,小型研究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等。

5)突出重庆地方特色课程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全面了解重庆文化,弘扬河南优秀文化传统,更好的为重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主要课程包括:重庆历史、重庆风土人情、重庆旅游、重庆发展前景等。

在课程安排上,应根据地方的人才的特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按照厚基础、宽口径、 重实践指导意见,构建前期保障学生通用基础知识、中期强化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后期注重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化课程体系。提倡技能课程知识化, 知识课程技能化(胡文仲孙有中 2006. 第一利用全校公共课和通选课给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和基础性教育。复合型应用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还需要在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方面形成交叉融合、平衡发展。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要围绕专业需求,按照整体相关性的原则集中安排好基础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开设政治国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与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通识课程,突破外语、计算机工具课程,增设专业方向预修性课程,为学生下一步拓展宽厚的知识领域奠定基础。学校应更加关注的是对于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打破通识与专业之间广度与深度的隔断,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使通识课程与各学科基础课程交叉融合,使学生可以胜任更为广泛的工作岗位。优化专业课程,强化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不仅要够用,还要以增强后劲为目标,从掌握岗位知识能力逐步向掌握行业知识体系方面进行转变。首先,专业课程数量要有增有减,既要对学生就业贡献率低的课程精简教学时数,对内容陈旧、重复的一般性课程删减门数,又要加大专业方向骨干课程教学课时、加强教学内容深度,突出应用性、实用性、生产性特征,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与核心能力培养相统一,以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职业范畴的核心素质。同时,随着科学和人文的日益融合,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学生学习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提供自我选择、自我调整、个性发展的选修空间和自由,建立理工结合、文理交叉的跨学科辅修机制,帮助学生找到分化的知识领域间暗藏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多向性的复合渗透能力;此外,可以创造条件实行双学位制,鼓励学生通过修读双学位获得新的专业知识,以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所长,充实、内化自身知识结构,为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结构创造更有利的先决条件。

要贯彻知识结构的动态开放性原则,在集中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岗位知识为依托,进一步促进高年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强化就业实践实习,既可以使学生将做学领域知识作为思考、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工具,以提高学生某行业或职业群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结构不断修正和更新,发挥出最大的专业潜能,为毕业后迈好第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四、变以读写为主的评价模式为多元化评价模式。

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实效的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为:一、进一步加大应用能力测试比重,除传统考试方式外,还要采用多种测试方式,如,写小型论文、读书提要、论文摘要、项目报告、访谈纪要等,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效应;二、将期末考试成绩与课程学习的口试、网上学习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学记录、学生档案袋评价办法等结合应用,变终结性评价单一方式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三、借鉴发达国家考试模式,在个别技能性学习中,变一次性考试为达标式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重笔试,轻口头表达,重知识学习,轻文化修养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朱萍. 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4).

[2] 张洁茹. 对于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2010.6.

[3] 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2 .

[4] 黄平. 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语言学》, 2009 3 .

[5] 曹鸿娟,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 .

[6] 卢睿荣. 直面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动机[J]. 教育与职业, 2004(30): 60-61.

[7] 姚小文. 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6[J]. 广西大学学报, 2007(6):153-156.

[8] 林文瑞. 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6): 135-139.

作者简介:

张啸(1965——)女,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英语和英美文学方向研究,重庆,400033> 才智 /88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

TAG: 人才培养 重庆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