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课堂沉默意义刍议

浏览176次 时间:2013年11月06日 14:09

 

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31

  要:新课改下课堂上出现沉默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败笔。然而,积极的沉默有它的积极意义,它的存在是对高品质语文课堂的追求,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叩问,也是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允许并且应该积极鼓励当然凡事皆有度,对沉默的掌控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和智慧地发挥。

关键词:语文课堂;积极沉默;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积极沉默的存在是对高品质语文课堂的追求

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是民主平等、探索发现的课堂,它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和文本的解读。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立足于文本对语言的品味和文本的解读需要沉浸其中的时间和氛围。现在初中教材中多数课文语言凝练、语句隽永、耐人寻味,若要深刻的把握必然离不开切实的体悟和认真的解读。文本解读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来解释文本的精神活动过程。可见,高效的语文课堂绝不等同于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热闹的你来我往以及多媒体的声光电色,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头脑里紧张的思索、细致的探究,静心的想象和深入的叩问,需要读者进入作品,品味其中味。那一刻沉默里原汁原味的自主感悟远胜过杂乱无章的讨论和拔苗助长的讲解,因为感悟需要沉默,想象需要沉默,内化需要沉默,沉淀需要沉默。

记得听过某同仁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见解独到,对每一句诗都有精辟的分析。不容否认,老师的讲解对学生把握诗歌的深意不能说没有帮助。但多么遗憾啊,诗歌如此美妙的意境怎能三言两语可说清?如此复杂的情感又怎能用非此即彼加以论定?当看到老师把文中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上时,笔者倍感纠结因为那再怎么美妙绝伦的画面也只是作者笔下的一种,读者想象的一种。教师如此授课,非但不能把学生带到文中意境,反而干扰了学生进入和探究文本的过程。试想,当学生吟诵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树婀娜美好的身姿也应飘然荡漾在学生的眼前和心里,老师何不让学生闭上双眼,展开想象,让思维飞出课堂,运用自己的人生积累,去寻找脑海里似曾相识的画面,在沉思默想中追寻诗人的步伐,聆听作者的声音、体验作者的感受?笔者曾听过洋思中学特级语文教师刘金玉开的一节全国范围的名师课《明天不封阳台》,刘老师慷慨给予学生大把思考的时间,第一次用8min思考文章的主题,第二次用4min品味文章语句的特色。学生集体无语的时间到课时1/4。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信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沉思默想后,学生的回答虽不拘一格,但颇精彩。试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雅之景,《父母的心》中一波三折的亲情,《小石潭记》中“悄怆幽邃”的悲伤之境……需要纵情的想象或严肃的思考。“引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1]每篇佳文的学习,当然是学生一次知识的累积,但也应是学生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灵魂的飞跃。所以,学生浮于表面的交流和教师盖棺论定的分析都不是高品质的课堂。在学生紧张思索时出现的沉默是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在迷人的绽放,那时在沉默中产生的一点心得就抵得上一百句华而不实的指导分析。

二、积极沉默的存在是对有效课堂的叩问

有效教学是一种新课改教学理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2]“课堂评价向‘学生得到什么’倾斜,向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倾斜,就是向‘有效’倾斜。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3]可见,语文有效课堂一定是学生语文学习有所得的课堂。

语言文字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它蕴含着作者的精神和感情,也希望阅读它的人投入精神和感情,需要切身的体验。甚至在语文课的记诵中,沉默也是一种正常积极的表现形态。孔子说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然而经常可见好心的老师总是学生沉默,担心他们不懂,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懂所悟的一切,在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并得出答案以前,过早的一股脑儿告知他们,殊不知这样反而弄巧成拙,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探究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真正学习的权利。如果是一节公开课的话,有些老师则认为,沉默无异于冷场。为消除这份尴尬,老师或者开始层层提问,或者督促讨论,一厢情愿带着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寻找既定的答案。把握文章的主题诚然是语文授课中的主要任务,但“直奔主题”的方式显然有悖于我们学习的初衷。每一篇文章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和精髓就好像是一个美丽的洋溢着鸟语花香的花园,在学生走向它的过程中,要允许并提倡他们通过气息、香味、鸟鸣摸索而来,允许他们走弯路,这样当他们最终到达时,才会有蓦然的惊喜和收获的自足并留下难忘的回忆。更何况语文的学习和探究有时并没有唯一答案和最终结论。语文界里有一句行话:如果把什么都讲透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在曲径深处,可能有几个类似的神秘花园,学生在经过苦苦的思索和追寻后,除了自己能感受到豁然开朗的通幽之妙,也许还能带给教师、带给教学意外的惊喜。而学生寻找花园、探寻幽径的过程,离不开思考,思考则必然会带来课堂的沉默。肯定此刻学生沉默的价值就是肯定学生此刻思考的价值。这些正是新课改下语文有效课堂所追寻的。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中此刻的沉默其实也应是语文授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包含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尊重学生的态度。

三、积极的沉默也是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

语文教师既要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更要具有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

精彩的课堂都要以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前提。因此,语文教师授课中对课堂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未成年,在课堂上出现一些起哄、喧闹等情况也属正常,如果此刻教师立刻停止讲课,并进行大声训斥,这不免显得教师素养欠缺,并且某种程度上惊扰了课堂教学的思路。其实此时教师若能默不做声数十秒,肃立讲台,伴之以严肃的表情,严厉的目光,用不了多久,课堂便会安静下来,学生的情绪也不会受影响,教学也得以正常进行。那么此刻的沉默就代替了批评的作用。相反教师过多的说教,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语文教师一般都深受文化典籍的熏陶,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欣赏品位和高雅的情趣。对于他们而言,具有调节功能的“沉默”绝不是简单地不说话、不出声,而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技巧。沉默既能较好地表达课文所体现的感情倾向,又能够强烈地表达教师的爱憎。聪颖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沉默达到“此时无声胜语声”的效果,实现智慧应对课堂新生成的反思和过渡。

笔者至今记得读初中时一位教师在读到《藤野先生》文中“──呜呼,无法可想!……”之后那3秒的沉默,那沉默三秒里作者和朗诵者难言的悲愤恰如其分的传达给了学生;笔者也还记得一位已忘记名字的老师在分析孔乙己最后一次外貌描写时突然的无语凝噎,为师者对这个悲剧人物的毫无掩饰的同情深深的打动了凝神听讲的学生。于漪的著名散文《往事依依》中有这样一句对国文老师的描写:“老师朗诵者,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4]那位优秀的国文老师没有用任何多余的语言去铺陈那首诗,只用了一双注满情思的眼睛。相反,笔者也曾聆听过一位年轻教师分析《蔚蓝的王国》,教师讲解可谓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他确实是一个称职的领路人,带领学生穿越迷雾,避开障碍,跋山涉水,也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但是学生哪里还能记得来时路?课堂没有学生沉默思考的时间,没有学生暝想探究的空间,面面俱到最终成了支离破碎。

语文不是理化,精密的计算不能算出蕴藉的感情,反复的分析也难得唯一的答案。有时教师的沉默也是一种方法,学生的沉默也是一种回答。出类拔萃的演员善于用沉默来诠释绵绵的爱和滔滔的恨,高人一等的教师也应善于用沉默来独辟蹊径。因为沉默无声,却是有声语言的延伸;沉默无,却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喜怒哀乐、表现七情六欲。当情意相投,当情景交融,当快乐到了极致,当痛苦到了极点,也许只有沉默、唯有沉默才能表达那在心底起伏不止的千言万语。

综合上分析,不管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还是新课改下对有效课堂的叩问,还是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积极的沉默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凡事皆有度,对沉默的掌控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运用和智慧地发挥。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艳蕊.浅谈语文有效教学[J]商情,2010,(06):80.

[3]王家伦.学生“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J].中学语文教学,2008,(08).

[4]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8.

 

TAG: 课堂 语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