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国内高校奖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浏览307次 时间:2016年1月28日 16:49

董超群[1]周永康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  上海   201306[2]

摘要:奖学金,不仅是物质的奖励,更是荣誉的象征。一直一来,它都是用来作为激励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受到了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奖学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甚至在有些地方,奖学金在本质上已经背离了设立它的初衷。鉴于此,笔者在全国各地通过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等形式对奖学金制度的看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通过分析不同的奖学金制度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不同影响,来探究奖学金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个人观点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的奖学金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奖学金的价值。

关键词:国内高校 奖学金 制度 建议

一、奖学金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奖学金概念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肖国超和张丽芳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于助贫;黄权标和伍力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1]。这两种观点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但是与第一种观点不同的是,笔者认为像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而且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这类也是属于奖学金的讨论范畴。

现行高校奖学金制度实行以国家奖学金和高校自行设置的奖学金以及部分企业或个人奖学金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因此它是国家、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相对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高校自行设立的奖学金以及社会提供的奖学金[2]。奖学金设立的目的是对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者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突出者等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调研的实施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时间历时半年,将大陆调查范围分为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7大地区,没有涉及港澳台地区。调查对象涉及本科类高校各个年级的在读大学生,没有涉及研究生博士生,受访者的男女比例分别为48.4%51.6%。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当然还采用了当面访谈,电话,校园网BBS,聊天室等途径等对问卷的调查信息进行补充。此次调查共发放纸质版问卷2600张,回收2438张,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电子版问卷调查(问卷星)共回收问卷402张。然后,笔者将所得信息录入数据库,使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调查规模和调查人群来看,本次调查问卷基本上达到了抽样调查的质量和效果。本次调研主要发现以下三个问题:

1、奖学金种类设置单一。

通过调查得知,全国各个高校奖学金的种类都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设立的奖学金以及企业奖学金这三大类。但是,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这一块,有很多高校做的还不到位。例如,西北某高校地区的学校奖学金仅包含两项: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是很好的,也许他们当中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那么的优秀,但是再某些创新实践方面他们却鹤立鸡群。笔者做了关于“你认为大学生的奖学金种类应该丰富化吗?”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是一个全面发展,发挥特长的平台。将奖学金制度丰富化,才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潜能,给每一个大学生都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令笔者感到惊叹的是,8.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就是为了奖学金而学习,他们为了奖学金可以放弃自己的某项爱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深度剖析再结合奖学金设立的宗旨,笔者得出结论:大学,应更多是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一个平台,应更多的是综合能力提高的一个时期,不是一味地为了某类奖学金而在书中度过,而不去挖掘发辉自己的特长。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是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显然,单一的奖学金种类不能满足各类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奖学金制度设置的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同学造成了误导。

2、奖学金的评定频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针对奖学金的评定周期,笔者发现有一学年和一学期这两种。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调查发现64.7 %的受访者认为,奖学金的评定频率按一学期较好。理由是:他们也许可以不必为自己上学期的某些失误付出延续性的代价。其中32.5%的受访者认为,一年的评选制度较好。理由是,奖学金就是要奖励那些持续表现优秀的学生。另外2.8%的受访者感觉无所谓。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研究,我们得知大学生不同于研究生,更不同博士生,他们处于一个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社会角色都比较特殊的时期。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想法有时候过于单纯,有心理研究表明:大学生有较高的个人追求,特别在于追求理想的完美化,当理想与现实脱节,会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而以下的调查却与我们的理论研究不谋而合。通过BBS论坛,当面访谈等形式,我们又对3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沟通。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一年一度的评定方式会对上学期由于挂科或者其他一些限制因素的同学心理上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挂科对他们的影响,这种影响最大的趋势就是将他们带向颓废。有好几个同学反映,上学期一挂,下学期就再无追求,而一学期一评定的方式而又不能最好的反映他们的水平。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也正是教育工作者们容易忽视的问题。

3、奖学金的评定条件缺乏科学性。

奖学金的评定条件在实际操作中是最具有弹性与主观性的因素。因此,毫无疑问,它也是最受争议的评选条件。每一个高校的奖学金评选基本条件上都包含以下两点:(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2)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固然,这两点十分重要,一个连热爱祖国和党都不爱的公民,一个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大学生,何谈奖学金?可是这两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没有发现学生因为不热爱祖国,不拥护党的路线,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不高而没有拿到奖学金的。除此之外,在全国大多数高校中存在其他评选条件模糊的现象。以下为华北某高校的专业奖学金评选条件原文:“专业学习类:(1)热爱所学专业,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努力,成绩优异;(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主动在专业学习领域积极探索;(3)在班风学风建设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上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4)本学年内无考试不及格;(5)以课程学习测评为依据,成绩排名列专业前20%。”

分析可知,除了第四条、第五条没有弹性之外,其他条件都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而这些弹性空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调查问卷的结果给出了答案,51.1%的受访者认为奖学金的评定非常缺乏公正性,很大程度上有评定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31.3%的受访者认为比较缺乏公正性,8.5%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仅有9.1%的受访者认为评定条件还行。通过与受访者沟通得知,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在很大程度上注入了感情因素:与某同学关系好的是不是会不自觉的优先考虑呢?是不是班干部会不自觉的优先考虑呢?通过分析也不难发现,除了具有一定的硬性界限的第四条、第五条外,其它三条都是有可能导致评选不公正的原因。

三、对于奖学金制度的合理性建议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分别提出了一些个人关于改进奖学金制度的建议。

1、奖学金的目的是对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者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突出者等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既有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又有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因此,在高校设立的奖学金这一块,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奖学金种类丰富化,全面化。笔者建议高校奖学金种类应包括:新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学金、见义勇为奖学金、拾金不昧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学金、优秀文体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企业或个人奖学金。

2、考虑到大学生处于心理尚未成熟,想法过于单纯的阶段,同时更能长期的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此提出:奖学金的评定周期设定为一年,而在附加基本条件上必须注明:若有一科不及格者,降低一个评比等级,依次类推,两科以上者,不再参与评比。其次将奖学金奖励的“战线”拉长,一年一度的奖学金分两批次发放。例如,原先的规则是,大二上学期是一次性将奖学金发放给同学们。更改之后变为:大二上学期发放大一的奖学金总额的60%,另外40%看大二上学期表现,若总体表现仍能排在专业奖学金总人数的200%(本数字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调动),那么大二下学期再发放第二批次的奖学金。这样的话,一方面奖学金的限定条件不再那么死板,另一方面,奖学金的发放战线拉长又能持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3、奖学金是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的当代大学生。毛泽东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顾炎武说,少年强则国强。当然,21世纪的优秀大学生欲实现“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头脑,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笔者认为,一个没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是不符合“体”的标准的。

除此之外,奖学金的评定应将以下内容纳入考评之内:校内奖学金,考核分为三部分:基本素质行为规范+ GPA+创新活动实践,基本素质行为规范包括:日常表现、宿舍卫生、上课出勤等一系列学校规定。针对不同种类的奖学金当然他们所占的权值也不相同,各个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企业奖学金,当然也要考虑其对公司意向;国家励志奖学金,要加上贫困生这一因素;国家奖学金,要附加条件:已经取得本学年专业一等奖学金。以上建议方案我们在华东某高校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8.3%的同学认为该方案最起码不再那么的模糊,其次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化定量化。当然,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中,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等,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定量性,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太过于僵硬。总之,高校奖学金制度应该具有合理的可操作性,摆脱官方化,含糊化,向具体化,明朗化,公平公正化靠拢,这样才不会与当初设立奖学金的目的背道而驰。

以上三点建议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也相辅相成。

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全面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如今,很多学生功利性极强,参加一个活动,首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够为自己加分而有利于得到奖学金,并不是真的想去经历,想去体验,想去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无疑与当初设立奖学金的大相径庭!如果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杜绝这一现象的话,这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步巨大的跨越!在宣传力度方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它,让它作为学生们为荣誉奋斗的目标。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够引起浮躁校园的一些反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高校的教务人员,将某些比较公认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建议在高校中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推广。由于研究时间过于短暂,研究员水平有限,有些理论尚未成熟,提出的某些观点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除此之外,在文章书写和整合方面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冒犯,因此文章中一定会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邓亮.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9).

[2] 武慧娟.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J].理论观察,2010,(4).

[3] 陈瑶.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机制[J].理论视野,2005,(8).

[4] 吴新民.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中一些问题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 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6] 伍力.黄权标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11).

[7] 朱佐想,王建军.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2007(5).

[8] 李晶.浅谈高校社会奖学金评选制度[J].东方企业文化,2010(2).



[1]董超群(1983—),男,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讲师,硕士

[2]周永康(1993—),男,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2011级,学生,本科

TAG: 奖学金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