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习近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内容探析

浏览165次 时间:2019年5月15日 14:19
摘要: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开放思想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是极不平凡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全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推出了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题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大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些变革举措的影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来说重大且深远,不断推动中国进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内容探析
文/陈宇婧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
改革开放思想是决定了当代中国命运, 同时也决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一)40 年改革开放思想成就
1978 年,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 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路线的转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是因为这个转变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还推进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40 年的改革开放大力推动了国家的开放程度,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的成立以及G20 峰会的召开等等都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加强法制的必要性,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社会根本矛盾也改变,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状况,人民生活的改善为国家的发展带去了无穷活力。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亲历40 年改革开放全过程,在正定县开启河北省“大包干”的先河,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在厦门市推动“放水养鱼”激活厦门港;在福建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浙江省推动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八八战略”,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提出“接轨上海、借‘海’出海”思路;在上海市推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习近平改革思想植根于40 年改革开放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勇气、改革方法和改革作风,随着丰富的改革实践逐渐成熟, 其改革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也得到集中展示。
(三)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的高度丰富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牢牢把握改革的新方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党中央从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五大”发展理念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举措,在其中起到了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根本矛盾已经发生转变,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由“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的生活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始终找到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发力,共推出了1500 多项改革举措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党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国家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变革都提出了新要求,不断激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高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突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
(一)我国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
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问题, 根本解决之道在于重点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就是“供需错位”:一方面,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就是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
除此以外,中国的供给侧结构还存在低效率问题,以至于无法供给出合意需求。因此,对于供给侧改革,应该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体系,寻求一个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高效路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具体体现,重点是改革,路径也是改革。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凸显,需求侧管理的边际效应递减,民间资本投资增速下降,经济发展的新旧动力转换机制失灵, 这一切都影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约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奠定经济调整转型和发展进步基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功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配套改革。
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政府。在资源  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且政府作用于市场内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 是由政府主持的计划工作决定要素资源的配置;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则是在多个市场主体充分参与、有序竞争的模式下决定要素资源的配置。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更有效率的形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就是把政府所掌管的人力、物资、资金、外汇等资源不断转给各类市场主体。通过改革,主要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平衡的各类要素资源,逐步转为由各类市场主体掌握,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决定其配置。
(二)切实发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因为市场特殊性决定了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是以众多市场主体为微观基础、开放有序竞争的经济。通过市场主体的自由参与和有序竞争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要通过改革,加快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还表明,市场调节下,经济主体的活动包含很多外在性的负面影响, 这些是市场本身难以调控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如何从政府层面下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以维持经济稳定,增强公共服务体系,维护好市场秩序,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这是政府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同市场作用一样不可替代。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对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还随着这几十年来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不断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创造了新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会始终跟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 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二)坚定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指导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让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的神文化需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推进重点领域文化改革发展
大力提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出更多新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取措施,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就是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40年改革不惑,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堪称攻坚克难、赢得人心的一条基本经验。综观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无论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根本上都在于真正聚焦老百姓最反感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公平正义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凝聚共识、汇聚众力,早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第五个现代化”。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是改革中最大的问题,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是党一直思考的问题,改善民生是最重要的事情。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生脱不开关系。“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所谓“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实在的日常生活。“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大事。通过一步步改革的推进,让百姓心中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是最温暖的民生成就。
(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治理提出要建设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很多形式的所有制形式,资源也不仅仅在政府手中,因此政府无法统一进行管理, 必须是社会成员都参与治理, 每人对社会治理都要责任。同时,为了更好地社会治理,还应该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有了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更方便每一位社会成员有明确的要求, 也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建设, 规范化的要求自己和他人。为了避免社会矛盾的负面影响,应该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还应该对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以便形成体系。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应该在法治和专业化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新思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化对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棋,通过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带动沿线各国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打造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当前中国存在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问题,而且中国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还很高。由于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普遍集中在沿海地区, 如果遇到任何严重情况很可能失去核心设施, 但现在中国的边境地区整体状况比较理想,因此邻国对于彼此合作的意愿呈上升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全力打造欧亚区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