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运用课堂观察探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真正原因

浏览167次 时间:2013年8月29日 14:41

 

 

(南京金陵汇文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6

 

本文在立足一年多来的课堂观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中折射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师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的教育环境遭到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质疑: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家长也遭罪。原因究竟何在?撇开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说,在“聚焦课堂,减负增效”的压力下,我们运用课堂观察的手段,针对日常教学,尤其是英语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得到许多启示,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开展课堂研究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一)目的性

   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学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

(二)研究性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用以搜集课堂资料、分析教学方法、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三)科学性

  以往的听课,带着学习或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很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而课堂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思想,观察课堂有所侧重。还要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将收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以提升教学能力并规范今后的教学行为。

   一句话概括就是:课前,知道听什么,怎么听; 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三.观察与发现

观察视角:教师行为

    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准确性

    课堂设疑与提问的科学性

    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一)教学目标

存在问题:  通过大量的课例观察我们发现了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教学目标和教材版块要求不相符

     以完成教学内容取代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课例分析一:

教学内容: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  Main task

此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My best holiday” 展开,由三部分组成:

l      A. Sandy plans to write about her trip to Hong Kong for her project. She wants to write about these five areas.

    Place

    Time

    People

    Experience

    Feeling

l      B. Sandy organize her ideas by using a face file.

l      C. Sandy is writing her trip to Hong Kong.

此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指导学生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围绕话题“Travelling”当堂完成一篇 “My trip to …”的写作。

此课时的教学应分为三个部分:1. 指导学生写作  2. 让学生当堂实践(写作) 3. 评价并指导学生修改

观察结果:

授课教师用了近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是Reading部分内容一致的视频“Hong Kong Disneyland”, 接着用8分钟的时间对观看的视频内容做了提问;之后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介绍了香港其它的一些景点,因为这些景点在Sandy的写作提纲中被列出, 又用了5分钟的时间对范文即Sandy的写作进行了以理解为目的的提问。最后剩余的课堂10分钟开始让学生进行写作,结果未等写完即下课了。

 

诊断结论:

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完全未能弄懂此版块的功能和意义,错误地按照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例分析二

教学内容: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 Charities  Integrated skills

此课时的教学应设定为:

技能目标:

1. 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能介绍Dandy等北京阳光中学的孩子是“如何组织一场慈善义演”的

2. 能知道在生活实际中根据需要如何组织一场类似的慈善义演

知识目标:掌握围绕“如何组织慈善义演”进行表述的相关语言

情感目标:学会并懂得如何帮助他人

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观察结果:

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Step1 Lead- in. Show a picture about the charity show we have learnt in the reading periods. Give the question: If your class are going to give a charity show, how will you organize it?

Step2 Tell students that Sandy will organize a charity show for us. Ask Ss to read Sandy’s notes.

Step3 Sandy will give some further information for us to organize the show. She is arranging the work. Listen to the material for the first time

Step 4  Remind Ss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phrases while listening to the material for the second time. Try to put a tick.

Step 5  Check the answers in A2.

Step 6  Ask Ss to go through A1 and A2, then listen again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A3.

Step 7  Check the answers in A3.

Step 8  Ask Ss to role play, like “ Hello, I am Kitty. I am glad that my job is to design the poster in the charity show.”

Step 9 Listen to Part B, then act out the dialogue. Ss can adapt the dialogue.

Step 10 Homework. Write down the main jobs in the charity show.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授课教师没有明确更不要说准确的教学目标,仅仅是在完成此节课的教材上的内容而已。类似这样的课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准确的教学,教师犹如一位醉驾的司机,将“乘客”一会儿带到东一会儿带到西,最后能否到达目的地是个未知数。即使侥幸到达了目的地,但车上的“乘客”也早已是晕头转向。这样的教学效果从何而来?

(二)课堂设疑与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里功能: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诱发思维能力、启迪聪明才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等。对教师而言,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训练运用能力等。

存在问题:

    缺乏真实性或相应情境,回答无根据

    缺乏层次和有效性,浪费时间

    缺乏思维空间,不利于生成,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下面列举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

Zijin Mountain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South Hill. Would you like to invite Eddie to Nanjing?

问题二

Which country does Eddie like best?

问题三

If you get up late in the morning, what will you do ?

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回答。“邀请Eddie(狗)来南京根本没有真实性;Eddie最喜欢哪个国家,在教学设计的前面步骤里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或暗示,学生无法知晓;至于 “早上迟起该怎么办”更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少了相关情境或前提,让人如何作答?

 

课例分析三(节选):

教学内容: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 

Reading 1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

While-reading:

Fast Reading:

Questions:

1. Did Linda meet Mr Wu and other students at the bus stop?

2. Where did Linda see a lot of traffic, on the highway or the city roads?

3. Did Linda see the Golden Gate Bridge at the gate of the World Park?

4. How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re there in the park?

Reading for details:

Questions:

       On the road          

1. How long does it take?

2. What is on the city roads?

3. Where were they then?

4. Did Kitty and Linda feel comfortable formost of the trip?

at the World Park

1.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2. What is the Eiffel Tower made of?

3. What did the students do when the coach stopped?

4. Did Kitty and Linda feel sick at that time?

5. What did they want to go?

     inside the [ark

1. What is in the World Park?

2.Are they the same size as the real ones?

3. Are they like the real ones?

     the end

1. What did Linda do after coming back?

2. Can Linda’s mother see the photos?

3. Where could she find the photos?

不难看出,以上所有问题都是以 what”开头的,询问事实与真相的直接信息,或是用一般疑问句询问“是”与“否”。这样的问题过于直接、单一,也不需要思考,因为答案是明摆在那儿的。这样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大部分提问均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问题答案一般是限定的、唯一的,是可通过快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这就启发我们:提问不能太简单、太直接,不能让学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要让学生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创新、体验、实践、相互合作的平台。对于英语课堂而言,它又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生活实际的一个极为有利的机会。好的课堂活动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存在问题:

    教学活动与教材要求不吻合

    教学活动表面化,未能服务于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未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例分析四(节选):

教学内容:7A Unit 5  Going Shopping ~ Checkout

活动1 Discussion

T: If you have no time, let’s try another of shoppingShopping online.

 

shopping in shops

shopping on the Interne

TAG: 教学 课堂 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互联网协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警察报警服务 支付宝诚信商家 才付通特约商户 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