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当学生举起小手,让我们笑靥如佛

浏览125次 时间:2011年9月28日 16:47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交”即交换,是师生间信息的相互传递。而“流”则意味着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接收应该是一个生动的、富于变化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好这种交流。课堂上,当学生举起自己的小手或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感悟、见解的时候,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心、用智慧拈花微笑,笑靥如佛。
        1.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敢于举手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课堂上,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营造一个看似无痕的教育境界,学生才会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与教师、同伴、课本的对话与交流,完成知识的吸纳与建构,完成情感的触动与升华。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去圈定,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去评价,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启发、去引领。我们可以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呢?”“你认为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值得我们共同进一步探讨。”……如果类似“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这样的话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语,学生的思想世界就会充满想象,当你亲切的抛出问题的时候,学生总能给你意外的惊喜。其次,要善于设计问题,善于捕捉课堂有利教育时机。设计问题要准确把握教材,依据学生实际。而在课堂上,当我们抛出问题的时候,还要随时调整。依据当时的氛围,适当降低或调高难度,问题也可适当的增减,这样才会让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始终在交流的问题上,他们这才会有兴趣去表达。
        2.当学生举起小手,让我们多些从容
        无论什么样的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你刚说完问题,他的小手便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这时不应该立即指名某一学生回答,而应该用3—10秒的时间迅速扫视一下举手的学生,与他们进行一次短暂的瞬间交流,目光应该充满欣赏,满含笑意。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这样的话语:“你们反应真快!”“真不错,已有这么多同学找到了答案”,“悟性真高!怎么说才会更好呢?”……其实,那些举起的小手,未必都能流利、准确地回答问题或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到问题后,脑子里灵光一闪,便自豪地举起了小手。至于怎么说,他们也许还没有梳理好自己的思绪,还没有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延时3一10秒,多一点从容,给他们—个稳定情绪、组织语言的机会,学生的表现会更精彩。即使举手的学生都能流利地表达,延时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给那些不举手的学生—个相对宽松些的思考时间,再上教师目光,或语言上的激励,平放的小手也许会高高地举起。让每个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答案,再让学生表达出来,学生才不至于盲从,才会有各抒其见的争鸣。 
        3.当学生举起小手,让我们多些爱心
        学生稚嫩的童心,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稍不留意就会伤害他们。常有这样的细节被忽视:学生的小手举起又遗憾地放下,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的,课堂上一个问题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一遍。当学生发言时,作为教师,要认真聆听,还要暗示其他学生也要认真聆听。教师的目光,不但要注视着发言的学生,还要忙里偷闲或用余光扫视一下其他学生,兼顾一下他们。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能说明他们的思维状态,教师的扫视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没被冷落,同时,教师也可趁此机会搜寻下一位发言的人选。当一位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发言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问其他学生:“你们怎样认为呢?”“还有其他看法吗?”“哦,这么多同学赞同你的看法!”“还有谁想补充吗?”……常常有自己的答案或观点被另一位学生“英雄所见略同”地抢先回答了的情况,于是只好放下举起的小手,目光中或是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或是错失良机的遗憾。对此,教师应敏锐地察觉到,及时给予肯定,至少也要用目光告诉学生:我知道了,你也一样棒!
        常常有高高举起小手,站起来却结结巴巴答不出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地启发,引导,捕捉只言片语,进入他的思维频道,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回答,或充当一次他思维的翻译,因为大人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候。
        当学生举起小手,让我们心底的爱从我们的眼神、嘴角、指尖甚至气息,传达到每一位学生。爱心能到达的地方,常常会有奇迹发生。
        4.当学生举些小手,让我们多些智慧
        课堂上的问题,包罗万象,难度不一,面对学生举起的小手,作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教育智慧:哪些学生会有精彩的表述,哪些学生会有困难,哪些学生只是一时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应把不同的问题抛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让他们的思维都“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面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来自菜农家庭的孩子,肯定会对市场上的蔬菜了如指掌;爸爸精通计算机的学生,谈起计算机大多会滔滔不绝……学生都有自己知识上的“那一盆土”。课堂上包罗万象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们作为一粒种子,只有准确地抛向学生的那一盆土中,才能使之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相信很多人知道这样的一个教育佳话:一位学生并不会回答问题,但为了面子,也滥竽充数,教师发现后并没有训斥,而是与之约定:会回答问题时,举起左手,教师给他机会;不会时,举起右手。这是多么让人心折的教育智慧!后来这个学生举左手的次数果然越来越多了。这是—个多么好的教育范例!
        当学生举起小手,让我们用爱心、用智慧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让学生的每一次举手都变成一次温馨的值得回味的经历,让我们用如佛的微笑,激励、引领学生走进文化的殿堂,走向遥远的过去和未来。
TAG: 回答问题 教师 教学 课堂 爱心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