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朗读占足鳌头,尽显课堂精彩

浏览121次 时间:2013年8月08日 14:30

赵海燕

(海门市东洲中学,江苏  南通  226100

 

  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在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朗读,在朗读中引领学生浸入文本、触摸作者的灵魂,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展现自己个性化阅读的体会和收获。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朗读;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以朗读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朗读,就是最佳的导入方式之一。

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课评比中,有位一等奖获得者在执教《再别康桥》时,是这样导入的。她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随着她的朗读想象诗中的美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随着诗人来到了康桥,去感受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去抚摸那软泥上的青荇、那榆荫下潭水;去揣摩想放歌却又沉默的无奈……老师精彩的范读,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了诗歌如诗如画的意境,引领着学生走进了徐志摩的康桥之梦。在老师精彩的朗读中,在老师朗读再现的美景中,学生喜欢上了康桥,当他们睁开眼睛时,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康桥的向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他们渴望走进文本,融入美丽的康桥,去感受徐志摩那珍爱、不舍的康桥情怀。整堂课,学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积极投入课堂,发言、朗读、探究都是争先恐后,这源于教师精彩的范读导入。

二、以朗读感知,架起学生沟通文本的桥梁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就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确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架起了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笔者曾听过省初中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汤春泉老师执教的《马说》,整堂课以朗读为主线,巧妙地架起了学生与文本沟通桥梁,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老师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他发现很多学生没能正确读出“食”在文中不同的读音,教师立刻以多音字“食”为抓点,在结合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正音,从而知道千里马能吃多少食(shí)物取决于食(sì)马者物。在学生能读正课文中的字音后,老师又从学生的示范朗读中找了一个朗读停顿错误的例子,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学生的停顿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面对学生在读句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启发学生要使朗读正确、流利,必须理解文章的意思。此刻,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得其意,口欲言而未达其辞”的心理境界,教师抓住疑问契机,激发学生以更浓的兴趣投入到文本中。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探究容易出现停顿错误的句子,一起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学生一边朗读句子一边理解着文章的内容。教师循序渐进,继续用朗读来挑战学生的潜能,他把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展示在幻灯上,问学生能不能朗读。这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他们跃跃欲试,全班的同学都举了手,他们用正确流利的课文齐读展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在此教学环节中,朗读构建成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桥梁,老师巧用朗读的手段,在朗读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又用朗读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朗读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关键,朗读中,如果学生能够融入文本,披文以情,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那才真正融入了文本,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在《马说》教学中,老师继续以朗读为途径,设置“选一句话,写感情词,读出情味”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学生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朗读演绎出了作者的心声,特别是结尾句“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学生读得愤慨激昂,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恨。在学生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声中,我们听出了韩愈的苦闷、无奈、愤恨,学生真正地让课文出自己之口,入自己之心,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三、以朗读赏析,提高学生鉴赏文字的能力。

朗读,就是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文字的魅力,细酌语文之味,是提高学生鉴赏文字能力的捷径。

江苏省优课评比中,有位优秀的教师执教《散步》,在赏析语言环节中,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读。有位学生选择了一处景色描写,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生: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同学们,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处理得更加艺术些?

生:我觉得这句中的一些动词,如“铺、密、起”要重读,这样更能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好像春天在不断地蔓延着,有一种生机和活力。

师:非常好,他的解说更让我们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生:我觉得“新、浓、淡”读的时候语速可以更加慢些,感觉作者正在放眼远望,正不断地欣赏着春景。

生:我觉得生命应该重读,因为,联系上文,春天来了,不仅万物复苏,我的母亲也熬过了劫难,获得了生命,这对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生:母亲刚刚熬过一个寒冬,对此,作者很庆幸也很欣慰。在这春景中,作者又看到了母亲健康的希望。所以,读这段话,我们应该怀着喜悦,读出春的生机勃勃,读出对母亲获得生命的喜悦。

师:同学们对朗读这段话的艺术处理既注重技巧又联系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说的非常好,你们能试着来朗读这段话吗?

学生集体朗读,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

金木克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所谓会读,就是学生借助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恰当地选择重读、轻读、快读、慢读、停顿……这个由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需要学生学会赏析文字的作用,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妙处。可见,朗读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学生鉴赏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特教教师于漪就提出: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情境,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自然能让学生浸入文本,品出语文之味。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巧妙地处理好各种形式的朗读,让朗朗书声响遍课堂,用精彩的朗读呈现语文课堂之精彩。

TAG: 课堂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