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医药论文 >> 医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浏览220次 时间:2018年10月27日 15:20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因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也是肝细胞癌、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需积极、有效的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其中,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等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常用药物,并获得全球医学界公认,本研究即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近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8)06-0042-02
慢性乙型肝炎,为肝细胞癌、肝硬化、肝衰竭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可对慢性乙型肝炎实施抗病毒治疗,可延缓其肝硬化、肝纤维化进展,降低肝衰竭、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1]。近几年来,医学界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获得极大进展,其中以核苷类药物、干扰素为主,现关于核苷类药物、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为慢性乙型感染的合理抗病毒治疗提供借鉴。
1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现状
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其中约有3.5亿人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2]。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病毒清除迟缓、自发基因变异等特征,因而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据报道[3],抗病毒治疗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最基础疗法,其中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虽然是公认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抗病毒药物,但其疗效仍不甚理想,但近几年来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进展且不容忽视。而新药开发、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提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2 慢性乙型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及应用效果
2.1 核苷酸类药物
2.1.1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被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安全有效的口服抗病毒药品,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对拉米夫定治疗有应答者,部分能够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但持续成功治疗后,仍可能产生耐药性,因而治疗期间需加强病毒学检测。有研究证明,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持续拉米夫定治疗,可抑制患者肝硬化、肝纤维化进展,降低肝脏失代偿、肝癌等不良后果发生的风险系数[4]。
2.1.2 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同拉米夫定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情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仍具备良好耐受性,并能获得长期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等改善结果。对于HBsAg检测提示为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持续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可持久的抑制病毒,而且病毒耐药性较低,即使予以长期治疗也不会增加其副作用。
2.1.3 恩替卡韦
据报道,在所有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恩替卡韦的耐药性较低,而安全性较高,连续5年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维持患者HBV-DNA抑制率以及谷草转氨酶(ALT)复常率,促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或者获得血清学转换。有学者对一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提示,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者不容易产生病毒反弹现象。
2.1.4 替比夫定
替比夫定具有高耐药特点,这一点类似拉米夫定,因而一般不作为一线抗病毒治疗药物首选。经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最初水平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联性,在HBsAg水平处于最低标准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佳。有研究证明,慢性乙型肝炎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效果良好,且可兼顾用药安全性。
2.1.5 替诺福伟
替比夫定、替诺福伟均可用作妊娠期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替诺福伟在病毒抑制率、转氨酶复常率和HBsAg清除率方面均有优越性。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使用替诺福韦连续治疗5年后,仍然有效且安全,长时间抑制HBV的效果良好,甚至能够逆转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此外,原先对于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替诺福韦进行治疗,可诱导出长期潜在的病毒学应答。而对于能够部分应答阿德福韦酯的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或者与替诺福伟联合治疗,可发挥有效的病毒抑制性作用,而对于原来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患者而言,则无明显选择性压力,二者在清除HBV-DNA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2.2 干扰素
当前,普通的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均已经被我国批准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其中,HBx蛋白能够激活NF-kappaB信号通路,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MDR表达,而干扰素-α对于上述部分表达有抑制性作用,并可借此抑制肝癌发生。有学者曾在将一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PegIFN-α2a治疗,另一组使用PegIFN-α2b治疗,均治疗半年,而其治疗有效无明显差异。同时,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中国慢性乙型感染患者经PegIFN-α2a治疗后,在获得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方面均有优越性。
现阶段,长效干扰素相关研究成为医学界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重点课题之一,而人血清蛋白融合干扰素作为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结合干扰素、半衰期长人血清白蛋白的新型干扰素,因在肝脏上的分布比较少,导致其在肝炎治疗中无重大治疗意义。然而,已有研究证明,有学者研究了上述干扰素药品,发现该药品可特异性地结合肝细胞,而其生物抗病毒作用无变化,在动物模型中也可有效分布在肝脏上,不但可抑制HBsAg表达,也能促使靶细胞凋亡,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有前景的药物之一。
3 结束语
目前,抗病毒治疗作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的主要途径,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为其常规用药,虽然应用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且缺乏规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其相关治疗理念仍处于不断改变中。其中,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即将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一种趋势,但关于使用何种联合方式,序贯联合或者是全程联合、治疗期间联合还是初始联合,均为极大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未来应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循证依据增加,将来必能更好的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规范性抗病毒治疗,也期待可探索到一种最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根治目标。
参考文献
[1]龙琴,姚云清,颜成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6):465-468.
[2]Sagnelli E,Stroffolini T,Mele A,et al. Chronic Hepatitis B in Italy: New Features of an Old Disease-Approaching the Universal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Cases and the Eradication of Hepatitis D Infection[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2016,46(1):110.
[3]曹辉,张玮.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免疫学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3):372-376.
[4]游晶,刘怀鄂,陈红英,等.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8):2135-2138.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