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

浏览121次 时间:2011年9月09日 16:45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课题——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共生联系,同时,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关键词]共生促进 创业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创业型经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共生促进,正是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共生理论,始于生物学领域,著名生物学家洪黎民教授说:“普通生物学者深刻体会到群落中生物相互关系的复杂性,鲜明地揭示了个体或群体胜利或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在这个群体中密切联合的能力,而不是强者压倒一切的‘本领’,自然界如此,人文科学中的生物哲学亦可如此理解。”目前,共生理论已经被广泛地赋予了社会的含义。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认为: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任何人都生活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系统之中。共生关系不只存在于社会某个方面,而是遍布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区、社群、家庭等所有领域,其表现更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没有共生,也就没有人的存在。当前方兴未艾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共生的存在,也是一种融合的促进。

  一、创业教育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活动能动的主体,调动创业者的主体性,尊重其主体地位,挖掘其主体潜能,培养其主体意识,发掘其主体能力,塑造其主体人格。显而易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共同教育目标,互为共生。
  从中外理论的研究成果看,创业教育所强调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无疑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美国教育者非常强调创业教育对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创业需要个体具有创造性、冒险性、革新性,这些品质通常不是在一般的商业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就业和培训组织以及青年事物管理部门等组织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的教育。我国学者毛家瑞、彭钢在《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的课题研究中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十分重视学生健康、健全、完整一致人格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勇气,完全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创业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表现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丰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
  1.创业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理想不仅凝聚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是支撑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理想的前进动力和力量源泉。
  创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其他理想的基础。因此,推进创业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加强创业理想和创业意识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坚定不移的创业信念、充满活力的创业激情、百折不挠的创业品质、全面均衡的创业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业策略。第二,为创业之路提供科学导向。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思想基础,创业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导致创业失败。只有个人职业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很好地结合,创业者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提供创业教育宽广的实践舞台。创业教育从最基本的生活理想教育入手,挖掘自身潜能,它不仅是生存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2.创业教育丰富道德品质教育。“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不仅说明个人的道德品质对社会道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创业人格的推动作用,而且折射出道德品质是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创业教育也为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实践途径。
  第一,创业教育有利于倡导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创业教育,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理想从树立到实现所必须经历的困惑、坎坷甚至磨难,体会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收获到奋斗后的喜悦。创业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赋予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第二,创业教育有利于重塑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更是大学生实现真正创业的准行证。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诚信缺失和无序化现象,消解着现实社会的良好人际关系,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是创业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利用创业教育这一载体,开展诚信教育,以诚信意识培养和诚信精神宣传为抓手,贯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道德原则,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和诚信理念,是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符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题中之义。
  第三,创业教育有利于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靠团队合作,击败当时全球最大最强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创业教育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就价值观和行动原则达成共识,用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对创业进行积极引导,调动和激发团队创业者的共同资源,克服个体缺陷形成的障碍,形成对共同创业目标的共同追求。所以,创业教育是强化大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媒介。
  第四,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性格刚毅。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对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转型期的社会生活。

  三、创业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业教育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一方面体现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另一方面更是与时俱进的特色和创新。贯穿于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方式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等。
  1.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训练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入手,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致力思维互动、案例分析和空间拓展等闪烁时代元素的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
  思维互动法即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教师、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独立或集体为各自的观点提供论证。鼓励交流,允许碰撞,力求通过思维互动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既突出了个性,又形成了共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案例剖析法即典型剖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选定案例,广泛搜寻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案例并进行筛选,确定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其次是熟悉案例,让学生对已经选定的案例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形成初步的意见和问题;再次是讨论案例,学生广泛讨论充实自己的观点或反驳他人的意见,提出问题,集思广益;最后是总结案例,教师适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水到渠成地引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空间拓展法即最大限度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概念和教授模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加大实践教学密度,拓展更具活力的新教育模式。比如,多在创业基地建设上下工夫,多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上下工夫,多在把课堂概念做大做活上下工夫,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心理更成熟、本领更过硬、素质更全面。
  2.实行社会实践,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创业教育的实践特色,为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比如,鼓励学生承担一定的课外项目,进行实战演练,增强实战能力,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动员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从政策、资金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帮助,积极培养创业精神、挖掘创业潜能。再如,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创业作品的设计,参加全国全省大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平台等。
  3.深化校园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文化熏陶是一种高层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不亚于正式的课程,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提倡,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功能。如开设校园创业论坛和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课,阐述管理理论和创业理想,介绍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和服务的关键就是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习惯,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风尚。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创业精神、优良的创业品质和全面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现实意义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及利益的指导,其内涵和外延既体现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共生和融合,又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失为卓有成效的促进。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的基点。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公民教育的需要、高校贫困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位;激发高校贫困生的潜动力;形成思想教育机制;以系统带动合力,形成全方位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思想政治工作 心灵教育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除了建立完善资助体系,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对策来加强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笔者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出发,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来探究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这一时代问题。

  一、心灵教育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
  心灵教育是通过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培育教育客体的爱心、真心、善心的教育活动,激发教育客体的情感共鸣,培养教育客体的良好人格、良好性格和良好品格。
  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主要包含: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体现人本化和人性化;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要注重贫困生内在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促使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增强心灵健康,消除精神压抑,提升人格尊严的维护,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对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通过心灵、思想、精神方面的情感关怀和帮助,激发他们自身的能动性,以充满人本化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发他们自身的思想资源,唤起他们的上进意识,提高其发展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奋进精神,最终使他们适应大学直至社会生活。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的基点
  1.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高校贫困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贫困生解决和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高校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形成融洽温馨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灵教育,给予政策性的、伦理道德和思想上的特殊帮助,并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公平公正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贫困生的产生与有关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多考虑高校贫困生的利益,多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多地体现对他们的思想关怀。高校贫困生在我国高校还占据一定的比例。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为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能否解决好高校贫困生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公民教育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任务。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成员获得必要的知识。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是现代化中国的深切呼唤,不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公民社会的有序管理,还是公民个体权利与义务的有效行使,均需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理念,以及积极、有理性、负责任的公民的参与。因而,公民教育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目前,高校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生活困难,还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缺乏自信、紧张焦虑等。要想解决好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需要物质资助,还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心灵教育,使物质和精神资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性格和品格,促进公民教育的发展。
  3.高校贫困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灵教育,也是《教育法》的精神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就是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维护和提高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点,体现人本终极关怀,尊重他们的尊严要求,在物质和生活方面改善其弱势地位的同时,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高校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的资助,也需要思想和精神的满足与价值的认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资助体系。2008年8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资助法(草稿)》中明确了社会资助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对社会资助的标准作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规定了各项社会资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强化了管理部门对社会资助申请的审查手段。同时,该法还规定对高校的贫困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助学金等资助,有关教育机构可以酌情减免学费。目前,国家及各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措施,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的、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相成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物质资助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物质、经济资助,是一种单纯的外在的资助行为。这可以使高校贫困生在物质生活方面暂时摆脱经济压力。但他们对思想、伦理和心理等精神方面仍然有更大的渴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贫困生心灵的健康,更需要自我的精神崇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精神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要,是人生存的基础和获得社会认同和尊重的标志。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看,思想、自尊、精神是人在社会上应享有的自由、利益和权利。同样,高校贫困生也具有对精神至善的追求,有超越实然、应然迈进的思想愿望。对高校贫困生加强心灵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健康,关注自己的性格养成,使他们自立、自尊、自强,从而不断健全人格,丰富人性,提高思想水平,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与健康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灵教育
  1.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美国著名现代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无疑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绝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绝不妥协的。”因此,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基本标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公正不仅体现在对高校贫困生权益的维护之中,也体现为社会公正。公平、公正的精神激励机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在高校精神激励机制的建设中,要多考虑高校贫困生的利益,多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多地体现对他们的人本关怀和精神支持,这都有利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2.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出:“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高校贫困生在获得政府、社会和学校物质资助的同时,还需要在自我的支配下,以情感、意识等方式,去感受、体悟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就是要通过营造一个对关怀贫困生、尊重贫困生的氛围,使他们充分感觉到教师、同学、社会各界都在注意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进行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的生命,从而唤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改变他们对社会的不正确态度与看法,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3.激发高校贫困生的潜动力。潜动力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高校贫困生自身潜动力的开发上。一个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拥有正常思维的大脑。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信心、有能力去创造。一个心灵残的缺、心理病态人,一颗饱受摧残和打击而发生异变的心灵,它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去创造和发明什么。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加强心灵教育,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劳动的热情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成功感、自信心,实现向“强势”的转变,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形成思想教育机制。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思想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所启动的,是自觉的。费尔巴哈指出:“只有把人对人的关系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系,我对你的关系加以考察时,才能谈得上道德;只有把对自己的义务认为是对他人的直接义务,只有承认我对自己有义务是因为我对他人(对我的家庭、对我的乡村、对我的民族、对我的祖国)有义务时,对自己的义务才具有道德的意义和价值。”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是客观世界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影响一个人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相处的重要心理特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遵循思想教育的规律。同时,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恩,学会报效社会,使他们正确理解社会和人生,维护他们心灵的纯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5.以系统带动合力,形成全方位体系。能否做好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努力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加入,社会与高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的综合体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的长效机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各级政府要强化教育保障机制,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就学难的问题,要弘扬“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学生,关心教育,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高校贫困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灵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TAG: 创新 创业 大学生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