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关于“网络新闻采写”的片思

浏览121次 时间:2018年11月22日 16:21
摘要:“网络新闻采写”既可是一门专业性的课程,带有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面性质,也可是一种较纯粹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当中的重要技能行为,它决定着网络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网络新闻采写包括了对网络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两大基本环节。这种采访下写作出来的最终成品主要是网络消息和网络通讯两大基本报道文体类别。当然,它们自身讲究采写行为下的原创和原始发布,并且一定率先在网络媒介上刊播出来。在整个网络新闻的采写过程当中,传统媒介新闻采制的一些理念、原则和做法,仍可有效地运用其中。从本质上而言,新闻传播的内容永远起着灵魂性主导作用,只是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手段后,对这种传播的方式、特征带来了观念上的技术更新与变化,需要人们给予必要的新认识和实际运用,以取得新闻传播更好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网络;网络新闻;采访;写作;消息;通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网络”是作为人类新型的、以第四媒介身份出现的信息传播技术平台,以及随着网络自身传播手段不断更新、发展和技术功能拓延下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如手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及其信息收传功能的深掘和扩展方式。可以说,网络是一个永远开放的、人类不断填充其技术智慧空间的信息平台。而网络新闻采写只是对这一信息平台的运用性认知和实践的较重要的一种传播行为。如若没有网络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会照样进行下去,而一旦出现了网络,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则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也催生出出了“网络新闻”、“网络新闻传播”、“网络新闻采访”、“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采写”诸类新内涵的概念。这些新概念的出现,会引起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从网络层面上由要素到体系的新的建构。那么,基于微观视角来看,其中的“网络新闻采写”既可是一门供人们学习的专业性质的课程,带有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面性质,也可是一种较纯粹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当中的重要技能行为。为此,我们对它作出以下一些片断思考,毕竟,网络新闻采写在整个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前网络新闻采写阶段的传统价值肯定
前网络新闻采写阶段当指人类出现新闻传播文化活动以来及其这种活动的不断完善时段,它的起始记录或许不易以某个标志性的事件与人物来界定,但它的运行遭遇到网络的出现时,则完全有可能被人类的网络发明标志性事件来注明。其中1998 年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对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界定,应该是一个权威和公认的认知事件。而这离网络全面介入到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时间并不遥远,甚至目前只接近20 年。
一方面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历史的久远,并因之成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被认知对象;另一方面是年轻的网络传播后发之力和全覆盖效应。在这种传统与新秀的接触、融合过程中,前网络新闻采写阶段的很长新闻活动传统价值需不需要肯定?这当中自然包括了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经验下总结出来的和理论分析、推断后提供的系列的成型的概念、原理、原则、特征、要求、方法、行为要领或经典参照案例等等。事实上,它们已形成了一种价值体系,并在很长的传统新闻采写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外新闻事业的推进、发展、传承贡献着参照和示范价值。
其实,对上述“需不需要肯定”问题的提出或许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然而自网络出现于新闻传播领域后,人们对传统新闻传播业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又确实发生着观念上的偏差、动摇甚至改变,其中最明显的论断是报纸消亡论。基于一种对传统媒体价值存在的网络时代新看法,一些人(含媒体人)对传统的新闻采写理论和方法的价值认定也同样出现了动摇或改变。这同样是一个事实存在,如此而言,“需不需要肯定”则又成了一个要作现实回答的问题。由此,我们基于对人类新闻传播业的理论和事实判断的回答是:传统的新闻采写理论和方法价值仍需肯定,就新闻活动领域来说,再先进的网络技术也全面代替不了新闻人对复杂现实世界的现场观察、本质分析和逻辑性联想。
二、网络出现带来传统新闻的重要变化
但同样不容否定的是,网络作为媒体形态的出现,又确实给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传播业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并产生着常态影响。这种变化与影响主要表现于传播观念和传播技术手段上。一方面,网络与新闻的结合,带来了新闻传播时效的快捷,这导致传统的新闻定义由“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变为对“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使今天的新闻今天播(TNT)变为现在的新闻现在播(NNN)。如果说作为传统新闻手段的电视直播实现了观众新闻欲求的快速性满足心理,那么网络直播则使视频新闻的快速传播实现了多样化、低门槛化。同时,网络媒介的平等视角、大众化存在和交流的互动特征,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认识。可见,传统新闻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变化来自网络的诞生,而这种变化的根源似乎又缘自于网络的物质技术运用特征。于是,传统的新闻采访手段范畴中,又多了一种网络渠道的采访方式;传统的新闻编辑行为也因网络的介入而使得编辑者与新闻稿件提供者的沟通成为及时操作的可能,从而可避免掉新闻事实核实上的一些风险,如此等等。
另一方面,网络的快捷、普及、高容量、易转发、多形式编排诸特征也给自身造成了运行中的一些新状况,并非令所有人都爽心接受其传播方式。具体到网络新闻采写这一隅来说,标题党的影响会或多或少使网络消息的传播给人以某种不放心心理存在,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由此,网络新闻的真实、权威和准确性同传统媒体相比较,自有其被人说道之处。这反过来又给传统新闻媒介的当下竞争与立足带来一份自信。
三、角度、选题和内容仍占据着网络新闻的行为主阵地内容是一切媒体表达的根本,这个判断不会因时代变化和新媒体的出现而有质的改变,因为科学的哲学观早就对“内容”这一范畴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将新闻的表现内容置于决定权的位置不会引起争议。所以,内容为王、王道大行仍是新闻传播的基本铁则,它不会因网络的技术特征而被颠覆。树立和坚定这一认识对于网络新闻的传播有积极的规定意义,可避免技术主义、形式主义的过分偏引。
具体到网络新闻的采写,如果坚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引领,那么还得从表现新闻的内容上大做特色文章,方能使网络新闻的特质具有核心竞争力。就事物被反映的内容系统概念群来说,其中的选题应放在优先被关注的位置,因为选题决定着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包括表现的主题确立及其深度、高度和影响度。而选题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事物认知视角的有效确定,这个视角也可称为角度,它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经常性术语和行为法则,比如说独家新闻发布能让人们侧耳、凝目和留心,就得益于新闻视角的独特定位。这方道理对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同样有用,那么,新闻的角度、选题和内容三者间就可形成一致性认识关系,即某个特别有价值的新闻角度引导、切入下的被反映(报道)的选题同样会有特别的反映价值,之后通过对这个选题内容有效、有个性的展开,新闻的特色主题自然会显现。如此,网络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前、中期行为——采访与写作,仍应把角度、选题和内容特别看重,让它们占据着网络新闻行为的主阵地就是坚守着王道。在此前提下,让网络的技术优势为表现内容服好务,则是正道。  
四、对网络新闻采写者素质和技能的更高要求
有人说网络的出现培养起了大批的信息传播快餐主义者和速食主义者,这话不无道理,但也不能全归咎于网络一家。一些问题的出现若能站在更高远的地方去探视和分析,原因则会更客观、科学和合理。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社会的综合因素更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就当下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作一清理的话,网络社会特征会是其一。当然,此处的网络社会还有其更丰富的内涵,除了技术层面的网络渗透,作为社会基本活动主体的人以及由人结成的相互间的关系,也是一张边际无限的人事网络,只是作为物质技术的网络大大强化了人际网络的连结。所以,人们充分利用物质网络的优势在加强、加快着信息的沟通和心灵的交流。沟通的频繁、社交的密集,又使人的心灵的必要休憩受到影响。于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普通知识、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掌握与转化成能力的质量状态总体不能乐观,因为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与辐射使他们心有浮、气有燥、选有盲。
正是如上的基本背景,影响着网络新闻采写者素质和技能的掌握,这尤以年轻的网络新闻传播者为甚,一是因为他们正逢这个网络流行的时代和社会,无法避开,二是网络的传播和交流特征很适合他们成长季节对这一事物的接受和喜爱,三是网络的负面性后果他们认识不足、把控不住,四是新闻传播行业如同体育界的人事特点,吃青春饭的人居多。所以,网络社会反而对从事网络信息传播的职业人群产生了不利于本职工作良性进行的作用,这自然包括了网络新闻传播。由于新闻传播对行业者的要求更高,它要考虑社会政治影响、对国家的安定、舆论的导向、政策的关注等。这就对网络新闻采写者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这个“全民记者”都可网上发布新闻的时代,哪些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网络新闻?当很多人都知道了用网络上传文字事实、图片与视频时,真正的网络新闻又怎样从质真上、形态上去规范自己的表达?等等。如果对从事网络新闻采写的人没有更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那么经他们制作出来的网络新闻就等同于非专业人士手上的事实信息告知了。难道凡是上传于网络上的信息都是新闻吗?这涉及一个对新闻认知的元问题了,再追问下去让人恐怖,因为它又涉及一个更大的疑问:网络时代的社会,新闻记者还要不要?新闻专业还需开办吗?
五、网络新闻表现方式和形式对传统新闻的必要继承既然传统新闻的价值体系需要肯定,则包含其中的新闻表现方式同样可值得网络新闻作出必要的继承。在新闻“三现”观念中,发现新闻是前提、表现新闻是载体、体现新闻是主题价值和传播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表现新闻位居当中,一方面对被发现的新闻事实要作出恰当及有效形式的反映,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这种极其恰当的反映手段来体现好新闻主题,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多少年来,新闻“三现”在传统新闻传播实践中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成为新闻从发现到传播出去的有效手段。那么到了网络新闻出现的今天,这种新闻的“三现”运行观念是否就可以被抛弃呢?回答是否定的,它不但不能丢失,反而还很有可能被继承后给予发扬光大,这就是其中的表现新闻。对新闻的表现主要靠形式,网络则是各种媒体中形式资源最多的平台,因为它和技术关系密切,技术的核心在于功能发挥和匹配形式的作用被充分表现出来。网络就是这方面的强手,它集传统新闻媒体的文字、声音、画面、图表、动漫等于一体,甚至可有机融合形成新的表现形式,当有价值的新闻题材面对网络平台而将被报道或评论出去的时候,网络完全可充分、恰当地发挥好自身的电子手段多样化表现形式功能。甚至某一则网络消息的标题在页面中被刷成红色闪烁的字符,都体现着编辑者的一种暗示性传播意图。这种设计只能在网络媒体上可实现,并且是一种创新。
除了上述观点,我们在这里更强调的是对传统新闻表现方式的另一类继承,如网络消息标题可以简洁明确地告诉人们事实的核心亮点而不必非用标题党的手法。又如网络消息的写作难道就不可以采用经典的“倒金字塔结构”?网络通讯中照样可搬照报纸(通讯社)通讯的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它们之间实际上并无什么差别。而多少年来总结出的传统新闻写作语言使用的几大要求“准确、具体、简洁、朴素、通俗、生动”难道在网络新闻写作中就得另搞一套?真的另搞一套的后果将是怎样的尴尬?看来,只有许多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才是网络新闻采写的正经之道,网络要标新,核心处真的不在这里。
六、文字为王并未终结
网络靠表现形式的五颜六色博得网民留意,也可凭其声音的传递打破页面的寂寞,更能利用自身视频播放的优势达到生动展现目的。如果这些都被用在了网络新闻上面,那么传播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新闻确实需要如此多的形式集中反映吗?这里其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网络媒体中,对文字符号的表现作用要认真看待和充分尊重,不能因网络技术手段形式先进灵活、运用便当就不无节制。将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有的还是悲伤的事实)在网络上表现得花枝招展、五颜六色,未必会得到网民的认同。
特别是网络新闻的采写,更有必要建立在对文字的使用和表现上。就网络新闻在网络中的出现与地位而言,文字为王的采写理念仍需坚持。凡优秀的中外新闻作品,以文字表现形式见长者大有存在,即使在当今网络上,文字报道新闻的手法仍占据主流,包括许多图片新闻或图表新闻,都缺少不了文字的必要说明。因此,文字为王在网络中并未终结,也不会终结。我们在这里还未讨论到另一种新闻样式——网络新闻评论,如果离开了文字,它似乎是寸步难行。
参考文献:
[1]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匡文波.新媒体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李名亮.网络新闻编辑实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
[4]柳泽花.网络新闻传播实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田胜立,肖 琼,王红玉,秦洁瑜.网络传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项目基金:湖南省教改项目《“四业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及其实践方法研究》和吉首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四业融合”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