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语文好课该追求什么

浏览147次 时间:2011年9月22日 16:51
内容摘要:好的语文课该有怎样的追求?结合名师示范和教育专家点评指导,我认为,好的语文课该是有琅琅书声、开启思维、引领感悟和促进表达的课。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开启思维 引领感悟 促进表达
  
  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该达成怎样的目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
  前不久,学校教学艺术周期间,市内青年名师姚闯来校开课,上海的教育专家随堂听课并作点评指导。结合专家指导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对于语文课堂的追求,我形成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课该有琅琅书声
  不重视课文朗读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许多语文老师习惯用录音机或电脑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录音,或者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以完成文本熟悉的环节,有的教师干脆把朗读课文环节移到课前预习以“节省”教学时间。特别是八九年级的语文课中,很少听到有老师亲口范读的,这实在是语文教师的严重失职!
  语文教师自己应该比较擅长朗诵,这既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课堂朗读是对学生语文熏陶的重要手段,课堂上,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并且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艺术水平。姚老师的示范朗读,让全场听课教师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姚老师执教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他的范读吐字清楚,发音准确,精神饱满,感情投入。他时而满怀柔情,低沉舒缓;时而坚定铿锵,高亢激昂。整个朗读过程情感与内容和谐统一,神情变化紧随情绪起伏,恰到好处。全堂师生被深深感染,有学生甚至泪眼盈盈,鼻声啜泣。教师用美声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情意浓郁的语文世界。
  姚老师的课堂上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美声朗读训练。课中分析时,一男生找到了一句“我想起了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但是读得胆怯,声音又低又轻。姚老师鼓励他启发他要读出美丽丰饶的情感来,并进行了示范指导,之后男生的朗读进步了许多。姚老师又让班上朗读较好的一位女生再次表情朗读,以强化指导的要领,赢得全堂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赞赏。
  教师范读与指导朗读的巧妙配合,将语文课推向情味洋溢的诗意课堂,这是我们语文课堂应追求的。
  二.语文课堂应能开启思维
  语文课堂,教师不光要“教懂”学生,还要“教活”学生思维。而要做到“教活”,就要教师先“摸熟”。
  教学前,语文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要义,找准解读的切入口,这是顺利指导阅读的关键所在。切入口怎么打开,这里涉及到主问题设置的艺术。主问题设置得巧了,梳理思路就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整堂课就迎刃而解,阅读指导就顺理成章。反之,课堂就会散乱无章,思路紊乱。
  要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就必须找准切入口,设置好主问题。那么主问题怎么设置呢?就是要求教师找一个对全文内容能提纲挈领的问题。姚老师的课就是这么做了。在范读前,他提出了两个思考题:①找出课文中回忆故乡的文字。②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这两个问题不深,但都紧扣要领。学生在听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把握了文章的基本走向。随后,姚老师又顺势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回忆故乡的文字,并把阅读引向深入:“故乡的美丽丰饶是作者十年前的记忆,如果作者现在回去,故乡又将是一片怎样的土地?”“面对故乡的污秽和耻辱,作者打算怎么办?”如此设问,一问扣一问,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引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作者的誓言:一定会回去,一定为故乡战斗到底,哪怕付出生命,用血泪也要洗去故乡的一切污秽和耻辱,让故乡更美丽。
  综观整堂课,姚老师从打开文章切口的两问到揭示文章要义主旨的分析引导,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这里,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成功的阅读指导课堂应该是开启思维的课堂。
  三.语文课堂必得引领感悟
  语文教师应当在指导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感悟。那么语文课上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呢?先说一个课例。一位老师执教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在导入课文、默读感知,梳理情节后,老师引领学生具体研讨了六个问题。之后是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一堂课上下来,看似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事后问问学生是怎么读懂的,学生一脸茫然。这是因为教师在导读中几乎不着语言文字感悟,而是就问题谈问题的“讨论”。学生所明白的主题大半还是借助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是借感悟读懂的,而是被教师追问“逼懂”的,所以对课文印象零碎,认知模糊。
  因此,语文课上教师应抓准切入口,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借用联想和推理,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入手感悟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
  其实,《喂——出来》这篇小说揭示主旨的语句在末尾几小节,这些文字看似写得轻松而抒情,但绝非闲笔,恰恰是小说的“文眼”。“小石头”工人不注意,但读者却不能不注意,作者试图用“小石头”向读者敲响警钟,试图用“喂——出来”的大声呼喊来唤醒社会。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尾的四小节文字,体味“喂——出来!”这喊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领悟此“小石头”正是当年的彼“小石头”。特别要引导学生细品小说的结尾漫画式的工人形象——“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其中要反复咀嚼“只顾”一词的深意,因为“只顾”一词用得特别传神,特别深刻,耐人寻味。表面看,这个描写似乎在嘲笑这位工人灾难将至死到临头还得意洋洋的麻木和天真,但深层里分明在批判“建设者”只顾城市建设不顾农村污染,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面子不顾后果的愚昧落后和荒唐可笑。顺着这个主旨再理小说的思路,前文的几处伏笔和暗示就非常清楚了。这些细节看似写得平淡随意,但其实名家笔下无闲笔,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些伏笔细节找出来,读读议议,学生们自然会领悟到:这些细节共同揭示了不顾后果的乱扔,不明真相的乱填,不负责任的监督才是环境污染的症结所在,才是大自然报复人类的根本原因。
  四.语文课堂理该促进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不外乎“说”“写”两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这是小弗郎士对“说”的理想追求。“文不加点,倚马万言”,这是古人追求的关于“写”的神奇境界。这两种功夫是不能立马练成的,而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时间有条件也有责任来训练学生的这种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因此,语文课上无论是指导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围绕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这个中心。换句话说,语文课上就是要尽力调动学生不停地读听与说写。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的主要构成,在“学生主体”的课堂中,听讲、思考、讨论、发言交流这些主要活动,使语言表达显得不可缺少,自然也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写作课则更是集中进行表达训练的主战场。因此,语文课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充分利用现成的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开展读听说写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授之以渔的实践场所。学生只有得法于课堂,才能获益于课外。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表达呢?这里主要就阅读教学课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要设置纵贯全文深浅有梯度的问题,以利于学生由浅入深顺利表达。艺术周中,我校徐明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上海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徐老师执教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雪》。课上设计了两组问题:(一)作者描绘了哪几种雪景?是怎样的雪景?各有什么特点?(二)细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更欣赏哪种雪,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雪吗?为什么?这两组问题清楚明白,纵贯全文,深浅有一定梯度,先画面,后特征,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注重学生的思维流程,调动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整堂课上,差的学生找得到,好的学生答得妙。第二,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句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表达欲望。《土地的誓言》有这么一句“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姚老师问学生句中“埋葬”“稻颗”两个词有没有用错,学生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七嘴八舌一番辩论之后,就会明白“埋葬”和下半句的“捉蚱蜢”都是作者儿时在故乡的土地上的玩乐和游戏,这样句中的“欢笑”就落到了实处,而且这些“欢笑”早已留在故乡的土地里。“稻颗”一词有别于“稻禾”、“稻穗”、“稻谷”和“稻粒”,作者在极力形容东北稻谷的颗粒饱满,极力表现故乡土地的丰饶。这样的训练多了,不要说句子赏析,就是整个文学作品的欣赏,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TAG: 教师 论文发表 语文课 专家点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