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政治论文 >> 资本主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及其应用问题

浏览274次 时间:2019年5月09日 10:19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新名词术语层出不群。两个民族之间的接触,对语言的最大影响就是词汇,要想汉族和藏族之间交流没有障碍,就必须准确无误地将汉语新词翻译成藏语,然而这项工作并非易事。本文经过对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及其应用问题的问卷调查后,对汉语新词翻译成藏语以及其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汉藏双语新词翻译应用
浅析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及其应用问题
文/李万军
词汇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群,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导弹”“核弹”“登月”“集装箱”“气垫船”“纳米”“克隆”“课件”“博客”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汉语中构成新词的材料,少数从外语借来,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完全新创的词,如英语中的gas(瓦斯),kodak(柯达,指小型照相机),bleep(电子仪器的哔卜声),zap(炮弹的飞过声)等是很少见的,这就保证了新词作为表达新意的工具,然而要想把汉语新词翻译成藏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藏语新词承载的是藏民族的文化,容易被社会接受。汉语和藏语虽然同处汉藏语系之中,但是两种语言的语法、词义、表达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藏族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与汉族有着不同的历史生活背景,造成了思维理解的差异,因此,汉藏民族之间更需要翻译的桥梁, 把新词语准确传神地翻译出来。
一、藏语新词术语的使用现状调查
我们较为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省区发布的有关藏语新词术语的文件、宣传政策等,并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藏语新词术语的使用现状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等,共设有32 个问题,并针对每一问题列出了相应的选项,大多都是三四个选项。我们在西北民族大学和西藏大学校内针对不同年级(大一、大二、大三)、不同专业(藏汉双语法律、藏汉双语数学、藏汉双语物理、汉语言藏汉翻译、藏语言文学3 班即师范班,藏语新闻播音专业等)的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总计五百份,问卷收回率达到百分之百;对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的四个班级(其中1 个文科普通班、1 个理科普通班、1 个藏汉双语文科班、1 个藏汉双语理科班)以及共和县的廿地乡、唐格木镇、东巴乡的牧民(30 多名)发放问卷调查总计150 份,收回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根据以上调查所得材料,我们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分类、归纳,并分析相关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
藏语新词术语主要流行于网络, 通过网络才能更好的推广藏语新词术语的使用;在书面语中应用较多,一般在写作的时候自己才会用到藏语新词术语, 而在平时与别人交流时用的较少;对于在大众媒体中使用的藏语新词术语成分,一半人表示比较符合藏文化的特点,愿意使用,还有将近一半的人则认为存在着很多问题; 人们使用藏语新词术语主要基于体现藏文化特点的心理,有必要使用外来借词;对于老百姓来说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容易地接受藏语新词术语; 藏语新词术语对传统的术语冲击较少, 反而极大地丰富了藏语的词汇,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二、藏语新词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翻译中灵活性不够,3译文不通俗易懂
所谓通俗易懂,就是语言通俗流畅,简明易懂。即在语言形式,潜词造句,语法规律和习惯用语等方面,要尽量符合译文的语言规律和潜词习惯,使译文通顺流畅,简介明要,清新易懂,避免生硬坚涩,不知所云。例如汉语“熊孩子”一词,它的意思是“调皮的孩子”,有人未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将它藏译为“ ”一词,我们认为“熊孩子”一词藏译为“ ”
更为通俗易懂;又如汉语“绿色通道”一词,有人将它藏译为“ ”,其实“绿色”一词在汉语中本义为绿颜色,但它还可以引申为“免检,无障碍”“, 安全,健康”等意思,“绿色通道”
中的“绿色”应该理解为“免检,无障碍”,因此翻译为“ ”
更为合理;又如“经济舱”一词,有人犯了词对词死译的毛病,将它翻译为“ ”,但是在近期发布的十八大以来审定的藏语新词术语中将它翻译为“ ”,这似乎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在汉语新词翻译成藏语的时候,要采用更加灵活的翻译方法,不应该只拘泥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上面。
(二)表达啰嗦化
翻译不仅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还要注重语言的形式美,追求简洁明要,方便记忆。啰嗦化的新词术语翻译不仅会影响语言的形式美,而且还容易造成读起来拗口,缺乏音韵美。汉语新词术语藏译要顺应藏语词语的双音节化趋势, 对于汉语固定短语也应该译出相应的格式,这样即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例如“连带效应”一词,有人将它译为“ ”,汉语四个音节,藏语译成了七个音节,犯了表达啰嗦化的毛病,在十八大以来审定的藏语新词术语中将它译为“ ”,这样就译出了固定短语的格式,即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又如“获得感”和“可燃冰”两词,有人将它门译为“ ”和“ ”,我们认为译为“ ”和“ ”更符合藏语词
语的双音节化趋势,也方便记忆。
(三)未使用普遍的词语,民众可接受性降低
汉语新词术语的藏译还要考虑到民众的可接受性, 因为民众对于汉语新词术语的翻译有很多时候是早于官方的,因此要多使用一些民众已经普遍接受的词语。例如“微信”一词,微信这一交流工具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有人将“微信”一词翻译为“ ”,但事实上民间早就有“ ”这一叫法,他却弃之不用,既容易导致歧义,又不能广泛使用,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通常叫做“ ”,但有的地方招牌上却翻译成“ ”,大家都知道“火锅”叫做“ ”,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招牌上面使用音译。因此,汉语新词术语藏译要更多的使用普遍使用的词语, 还要考虑到民众的可接受程度。
(四)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少译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由于汉藏两民族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加之时代变迁,信息变幻,汉藏两民族之间有了明显的文化差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要将汉藏两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从表面上看,翻译只是语言层面的事,实际上它更是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翻译涉及两种文化,不可避免会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因而成为翻译过程中的难点。
三、藏语新词术语的应用问题
近二十年以来, 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为了藏语新词术语的标准化做了很多工作,在制定国家标准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藏语新词术语出现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各地藏语方言差异较大,加之规范化工作的滞后,对于同一个新词,各地存在着不同的说法。通过调查得知,和国家标准相比, 普通民众对于藏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需求表现地更为迫切, 他们对政府的藏语新词术语规范化工作表示很支持, 但是规范后的藏语新词术语不能及时传播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政府缺乏对已经规范了的藏语新词术语的宣传工作,为此,对于藏语新词术语的推广宣传,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通过政府部门,如编译局、民委、语委等机构发布。普通民众对于政府发布的藏语新词术语的认可度较高, 比较乐意接受。
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新闻媒体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西藏日报》、《人民日报》(藏文版) 等作为藏语使用的大单位,每天的翻译量很大,也是审定后的藏语术语向广大藏语使用者推广的主要媒体力量。
三是各级藏族自治区政府机关以及媒体机关(广播,电台,新闻等)、出版社应该以身作则,建立新词术语使用的纠错机制,及时改正,并且严格审核并统一文件、广播电台,出版物中的新词术语的使用。
四是政府应该加大工作力度,最好具体到每一个乡镇,例如出版一些小册子,送到老百姓手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大家易于接受。
尽管政府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宣传藏语新词术语的工作上,但是藏语新词术语层出不穷和翻译滞后问题,应该及时组织各地区新闻单位及时收集、发布、编纂字典,加大宣传力度,在这些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及时收集的这一个环节。
这些任务的完成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龚爱华.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05).
[3]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十八大以来审定的藏语新词术语[J].藏语新词术语公报.2018,(28).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
[5]马生海.浅谈汉语新词术语的藏译问题[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文发表与咨询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职称论文 毕业论文 客服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lunww@126.com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5782530
在线咨询客服QQ:站点合作82534308
联系电话:18262951856
点击进入支付宝支付(支付宝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财付通支付(财付通认可网络诚信商家)
点击进入支付方式---->>>>

论文发表 诚信说明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 热点图片